说说中国画中的行画

标签:
诗、书、画、印央央大国国色天香素描加速写中国画 |
分类: 【意到笔随】 |
G20上首脑的合影背景,出现了大俗大雅的牡丹图,人们不约而同称之为行画,地摊货,不入流。
而且登上了高大尚,实质一点不奇怪,多少年来文化的缺失必然会出现今天的笑话,因为大部分当今之人连什么是中国画也分不清,认为用毛笔、用墨、用水、用色在宣纸上乱涂就成为是中国画,已经模糊了中国画的审美规律,甚至是美协主席信手图上速写式三 匹水墨马,一挥而就,人们就当成宝贝悬挂在展厅之首,难道这不是行画吗,既没有思想,像流水一样画法,这种对自己的不自觉,误导了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人们把他们捧为神品,是人们在权利为中心的当下,人们失去了审美的原则,所以行画遍地,所以我在此再一次谈谈中国画、同水墨画、彩墨画、文人画、画家装饰画、行画之间相互关系。
中国画相对于西方油画进入中国而命名,就是百年来的历史,原本中国画一直有他的发展文脉的,以唐王维创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人画为中国画之魂,构成中国画的主脉文化,而中国画构成主要材料元素是水、墨、纸、色,其精神元素是诗、书、画、印,所以画家画和文人画在历史上一直是相互吸收相互学习,构成了一部中国绘画史。民国时,西风东进,中国画发展以中西结合,否定传统,标新立异,画坛的人文语境的大量缺失,特别是八五思潮以后,诗、书、画、印,四体分离,没有了人文哲学思想,画家缺失了人文铺垫,为画而画,为参展而参展,把水墨画、彩墨画、行画混说为中国画,没有遵循中国画发展历史文脉,随着民国时期的老先生仙逝,真正的中国画几乎到了断层的边缘。
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画构成元素为水墨,但水墨画成的作品不一定能称中国画,等于说你烧一道苏帮红烧肉缺了糖、盐、酱油,那就不是红烧肉了,也就是说画中图式文脉和诗、书、画、印不能缺失,否则不能严格意义上说是中国画了,画家缺失文化,脱离文脉图式的传承都可称之为行画,或中西杂交画,至此上至国家画院,下至地方画院能把诗、书、画、印融于一身的画家已是不多见了,为创新而创新,脱离了中国画文脉图式的传承,把素描加速写,制作加装饰成了中国画的主流,原本的书写性文人中国画几乎退出了画坛,真是国画之不国也,因此造成这样一个央央大国,在重大的国事活动中,那些国之不国的国画登上了众人的眼球,国色天香成了画界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