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画夫江野
画夫江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766
  • 关注人气:4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洪郡)思于理﹑传乎情﹑达于道

(2016-06-29 13:46:30)
标签:

豪爽

洛神赋图

表情

反复锤炼

山要崔嵬

分类: 【点评江野】

(刘洪郡)思于理﹑传乎情﹑达于道

在与众多画家接触中江野先生是留给我印象较深的一位这在于他的豪爽明快的性情与他妙趣横生的画风深深感染了我江野是以专攻人物画擅长佛像与钟馗而闻名近日品他的山水、花鸟作品颇让我感到惊异他的确是一个绘画全面的通才

(刘洪郡)思于理﹑传乎情﹑达于道

如今中国人物画坛千人一面的现象很普遍搞当代题材人物创作的画家们稍微把握不慎就容易流俗而只停留于图式花样耀眼的重复之中逐渐失去文人的内涵所以真正能走进大众审美情愫的好作品是少之又少画家们身上的激情与艺术气质在世俗的种种诱惑下消减萎靡了下去江野先生不惧尴尬以极大勇气直指问题所在他认为中国画除了要讲究笔墨之外画面构图之中传统的精神跟要发扬一定要切实画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在画作上的提句可见一斑他始终是抱着和观者一起探索、思考的愿望而用心良苦的

(刘洪郡)思于理﹑传乎情﹑达于道

我们知道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可谓经典,唐张彦远对其技法给予至高评价:“劲紧联绵,循环超乎,调格逸易,风趋雷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 除了技法高明,顾恺之对情对景与气氛的把握也很到位,在意象美的追求上野给我们带来太多启示,比如关于每个情节中对树的表现就很精彩。江野先生的人物画对景的布置也是匠心独运,画中人物的神态与旁边得分景情同气相求,看他的红衣罗汉们,其间的树、石、草并非静止,他们随着罗汉的姿态在吃,最终成为一相称的整体。这如刻意为之时绝不会生动的。想当然江野的神来之笔是他对生活的感悟太久的书写。心合自然间,性灵奔突而就,人物的各色表情都是活生生的智慧,给人无比揣测的空间。江野先生描绘人物的笔线却是一派松动祥和、洒荡飘逸,变幻莫测,有着灵秀,更有一种稚拙。在此,不妨瞧一瞧江野的行楷,似有《曹娥碑》、何绍基、弘一影踪,浑融柔劲,朴拙灵动,他是以书入画,笔笔写出,因而他的画面趣味跌宕,意象之美可当咏叹。由江野的《红衣罗汉》我们可能会想到唐尉迟乙僧的人物佛像画,也会提起赵孟頫的《红衣罗汉图》。再观江野先生的水墨淡色的钟馗们,奇绝生趣,又很人性。事实已经证明,江野是继承过来传统的精良,反复锤炼,刻苦体悟其人文内涵,并积极创新的。这份沉潜下来的心思实属难得。

(刘洪郡)思于理﹑传乎情﹑达于道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他的山水之作,以书入画,尽展线条的韵动,此乃真山真水,又能是心中山水,画面的每一细节都能看到江野先生的用情怀用心。传为王维提出的“水水墨为上”的观念加强了水和墨的相互能动作用,江野的这一系列山水也是他对传统水墨性质的一次良好实验。众所周知,文人的参与使“南宗”山水的逸趣进一步提升,但却是以破坏具有本体意义的许多技法为代价的。江野先生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他的山水,除了秀润空灵之外,其皴法线条的凝练真真切切的地表现出了地方的风貌特色。他非常注重用水,让水的比例在画面中体现的尤为有层次。江野的山水远师五代宋元,用无数的皴法线条来状物写景,“用笔甚草草,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视则景物粲然。”他又效仿黄宾虹用笔用墨之中注重用墨,使墨的形迹不显刻露峭拔。他点苔不多,但情调温润静穆,气韵生动而无外强之气。树木劲挺,体现了骨法用笔。因为江野先生的山水画远观其势是:简洁空明、平淡天真、澄怀味象;近看其质是:墨色分明、笔路有道、造型准确。宋代南阳韩拙,提出画有八格:“石老而润,水净而明,山要崔嵬、泉宜洒落,云烟出没,野径迂回,松偃龙蛇,竹藏风雨。”江野老师的山水画除了作为笔墨的实验结果和再次问道的痕迹,关于古人对山水的“景、思、情、意”的真实要求他亦未曾怠慢,我们能看到他对传统的尊重。江野先生绘画的图式还是传统的图式,他并不是在重复,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还在挖掘,何况他已有了自家面目和新意。

(刘洪郡)思于理﹑传乎情﹑达于道

江野先生生长在苏州,众所周知,当时“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伯虎三人的共同特点都是属于文人笔墨,仇英是工匠出身,画风也受到文人画风的影响。江野延续了吴门人的特色,他技艺全面,题材广泛,清醒盎然,亦是数不尽的风流。看他的花鸟画,继承了明清以来的写意精神,笔墨尚朴,风格淡逸,自有一套独到体系。由此,既有高拔意识,又有实践与技术能力。江野先生今后发展的确不可限量矣。

(刘洪郡)思于理﹑传乎情﹑达于道

江野先生的艺术生活是随着他特殊的生活历程来演绎的。他常年辗转于各地名山大川之间,文人雅集之地,访遍全国名家、学者,于甘苦中也补充了他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创作激情。他渐渐成为了当代画坛的一道亮景。

(刘洪郡)思于理﹑传乎情﹑达于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