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号外哇呀呀刘郎散曲写俺钟君样

(2016-06-17 13:39:41)
标签:

南吕一枝花

钟馗

显豁

惶惶

分类: 【点评江野】
 
 
   园林里的刘郎,奔吴多年,端午时节,曲颂钟君,别有滋味。


    刘郎,中国著名电视编导,其以宏阔的哲思、柔情的文字,踵武苏州才子沈复,编导了一部让苏州人耳目一新的《苏园六记》,至今让苏州人恋恋不忘。



    恰是这位刘郎兄,对端午的主角,斩妖的钟馗情有独钟,曾以散曲味道的“一枝花”《钟馗自述》为题赠与擅绘钟馗的著名吴门画家江野,引为端午雅事。



 

    江野此人,豹眼圆睁,宇内精光四射,加上浓密胡须,像极钟馗。他的正社就在苏州山塘,与他相交,听他他嬉笑怒骂,快人直语,不媚不佞。
    我曾赞江野,是个爷们。如今客居苏州的刘郎,与江野每逢佳节茶酒论道,笔墨高谈,不亦乐乎。





 


    刘郎先生,在文字上,除了最擅长的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外,诗词曲均有涉猎,他曾在江野的画集首发式上说,“如果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位文化老人,那么,只有加强了这方面的修养与能力,我们才能够真正成为能够和这位老实人对谈的人。又比如,仅一条利嘴开张的鳜鱼,点几片悠然飘落的桃花,题上“桃花流水鳜鱼肥”,和题上“诗人一语百年殃”,这两句题语的画外空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借题、凑题与点题的差别,则更是显而易见。”他对文字的敏感和运用之深研,可见一斑。




    今日正是端阳佳节,且住,赏他一回《钟馗端阳自述》,听听刘郎耳朵里的钟君自述,听听刘郎笔下的曲味钟君是一番什么滋味。

(转载)号外哇呀呀刘郎散曲写俺钟君样

《钟馗散曲》
门插菖蒲杯满雄黄,
呀,又是个好端阳。 
见几家贴我钟馗像,不由得亮一亮黑头嗓,唱一段弦索皮黄。
都道我南山钟进士, 
捉妖拿鬼手段强,
见不得歪魔邪道耍猖狂。
犹记得画像始于吴道子,一代代将我画成门神样。
保平安降吉祥,梨园儿女争相唱,拍电影去搏戛纳奖。
这才叫善良人儿死不亡。
更喜这正气清风真浩荡,
钟馗嫁妹续篇章。
送陪嫁再送伊妹儿,这嫁妆便是一张钟馗网。
这一张大网呵,好将那大鬼小鬼一齐曝个光。
它藏了几多卡,屯了几多房,包养了几多小娇娘。
连图带影一道晒,晒得它逃到天涯海角也难藏。
大红袍,鲜亮亮。除妖剑,明晃晃。
虽说是铁面虬须,内心里恭俭温良。
虽说是经纶满腹,却不做表面文章。
世间人抬爱,教我每惶惶,俺钟馗也,怎辜负殷切真诚望。
须做个祈福门神千年不下岗
驱邪事敢担当。



    读一遍刘郎的《钟馗自述》,颇有点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套曲的味道,语言明快显豁,非常口语化,也具有时代气息。而江野的钟馗图也笔墨老到,线条味道十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