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李四光上款徐悲鸿张大千作品即将亮相北京保利

分类: 【好文转摘】 |
四件皆可视为标准件的作品均创作于1938年秋,分别为徐悲鸿所作《基石长青》、《立马图》、张大千所作《松山高士》,以及徐悲鸿与张大千合作之《荷荡游凫》,其中仅有《立马图》具明确的创作时间。
《基石长青》以笔勾出一椽危岩,复以淡墨略勾肌理;岩上绘一雄鸡单腿屹立,雄鸡高冠朱面,翅羽尾羽以浓墨刷出,鲜亮异常;又以花青略涂竹叶若干,布于危岩左右。整幅一气呵成,意象丰满,属其相当经意之制。
《立马图》则是徐悲鸿该时期典型风格,正是他的创作对象从所谓蒙古马转向欧洲马的前后。同出此期的还有徐赠其学生刘艺斯的《战马》、赠丁次鹤的《立马》等。不过,尤须关注的是徐悲鸿此幅的题款:“廿七年十月一日,仲揆先生、淑彬夫人治具制饺子飨客,不佞与焉。‘饺’字虽不见于《说文》而美甚,为免冥报,写焉谢之。邦之阢隍,聊一解颜,倘亦君子之所许乎?悲鸿客桂林。”虽不过百余字,而深意再三,可当《世说》一章,别有会心,堪为目前所见徐氏最具文采和最见自负的一段。
十平尺之巨的《荷荡游凫》则是目前市场上惟一可见的徐悲鸿、张大千两位巨擘合作之制。是幅张大千以水墨写就荷塘,绘数茎荷叶及花自右下往上斜出,数朵荷花或绽或包,掩映其间,并勾数枝野草穿插中前后,其结构、取势均为此后该题材圭臬之一;随后徐悲鸿于荷叶覆下以数笔写出游鸭,水墨浓淡交错,刻画传神生动,不愧大家之笔。
遵仲揆先生嘱而作的《松山高士》系张大千壮年时期山水典型风格。他早岁出入宋元和石涛八大,深得个中三昧,所作偏于僻境而洒脱,不似敦煌后的精致和堂皇。此作以粗笔勾勒黄山一角,山顶缀以下探之松,山脚补一闲坐看山之高士,清淡而隽永。
据说,在获得徐悲鸿张大千两人的墨宝后,李四光夫人许淑彬将之视为重宝。在此后漫长的人生中,李家搬家不下十余次,但每次必小心翼翼由许夫人亲自收拾的对象中,除了仲揆先生从各地捡来的石头,便是这一组四件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