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江野和《500罗汉卷》

标签:
文化罗汉佛江野苏州 |
分类: 【刊物访谈】 |
编者的话:前几日,去苏州山塘街“正社艺术馆”拜访著名画家江野先生,被他的《五百罗汉卷》所吸引,惟妙惟肖、形态各异的罗汉众生一下子把我带入超越凡尘的境界里。他们或拈花微笑,或静坐参禅,或休闲抚琴……个个神情各异,却又都慈眉善目,和睦可亲。画面表现佛祖、菩萨、罗汉人物之多,基本揽括了目前国内能掌握到的有名号罗汉。为此,本报记者约稿,让他简要介绍了创作《五百罗汉卷》的过程。
儒释道三教绘画题材自古文人雅士喜之爱之,历代绘画名家高手辈出,尤其是佛教传入中国,同中国本土的道教儒教相融合构成三大教。
中国历史上画罗汉的人很多,最有名的是五代的贯休,但他只画过十六罗汉。唐代的卢楞伽,宋代的李公麟、刘松年、梁楷,元代的赵孟,包括清代的丁云鹏等都画过罗汉,但都没画过五百罗汉。目前可考的只有明代的吴彬画过全本的五百罗汉,全卷只有25米长,罗汉们都是用奇特怪异的形象重叠交错组合在一起。而我是想为五百罗汉完整地造像,既可独立,又互为关联。
500罗汉局部1
500罗汉局部2
500罗汉局部3
佛乃觉悟之心,罗汉又称阿罗汉,依梵文音译而成,意指声闻修正的最高境界。在早期佛教里,罗汉乃一位独善其身的修行者,大乘佛教兴起后,也具备了护持正法、渡化众生、饶益有情等兼善天下菩萨特质。在拜历代名画罗汉之作后,常被其画面清心静穆、超越凡尘而吸引,时而临之。当今尘世,功名利禄时时侵入画家内心,难以静心创作,必须放弃参展、加入美协等社会陈杂活动,才能渐悟禅画真谛。
多年来,云游名山胜景,拜访名寺高僧,并日反依南京兜率寺圆霖法师(法号正明居士)。圆霖法师在寺庙墙上壁画,数笔了了,超凡脱俗,开示良多。每当夜深人静,无数阿罗汉映入脑海,引起创作处于亢奋中,仿佛冥冥中神力的指引,欲罢不能,常常画至深夜不知疲倦。断断续续、自由自在,想到就画、无感就搁,不知不觉前后花费六七年时间,五百罗汉卷终于结稿。
有时兴之所致,翻开看看这幅题头为《无上清凉》、长18米的五百罗汉卷,看到痴迷处,都想不起来当时是如何画出来的,如果现在再画,是不可能再画出来了,或许都是在梦游状态中完成的吧。更难得的是,在五百罗汉卷的空白处,均有名寺高僧的印章或签名,有些高僧已故去,比如我的恩师圆霖法师,再也无法求到了。回想当时的创作,真应了一句话“不疯魔,不成活。”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