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收获与播种的季节
(2017-10-30 15:51:11)
标签:
十月随笔 |
十月,对于北方的农民来讲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昨天去商河的路上,看到金灿灿的玉米归仓入囤,绿油油的小麦覆盖了几周前 玉米刚刚收获后而光秃秃的土地,喜悦与希望洋溢在村民的脸上。
回忆即将消失10月,回看走过的脚步,这何尝不是一个收获和播种的季节?
一、天涯海角助读路
10月7号,我与团队的王海兰、李哲、杜敬之几位老师到淄博周村区东门路小学调研,在天涯海角心连心发起人之一王红燕老师和志愿者邢玉华 老师的陪同下一起参观了刚刚落成的东门路小学。之后,校长石卫东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学校“恬静教育,贴心服务”的办学理念,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最后双方达成了助读意向。
9月份,经推荐天涯海角心连心助读团队于济阳县曲堤镇姜集小学取得联系,互动交流后为其捐赠了价值万余元的图书。10月14号,我、梁彩霞、李方涛老师带领近10名助读者第一次走近姜集小学开始助读,我和梁老师负责为家长进行亲子阅读动员,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专门研究儿童文学的方涛老师负责课堂效果观察。安发兴校长和两位副校长和几位班主任老师全程参加了活动,他们给予活动很高的评价。家长和孩子们专注学习的热情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8号,团队再次赴姜集小学,除了引领孩子们阅读,家庭教育专家杨立杰老师为低年级家长奉上一堂精彩的报告《父母规》。
10月22号,天涯海角心连心助读团队与山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携手走进长清县崮云湖大刘小学。大刘小学自2007年起就称为山师外院英语系的爱心支教的基地,天涯海角心连心助读团队的加入丰富了支教的课程,增加了受益者数量,带动了家长参与,为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搭建了志愿服务的平台。外院的付小萌老师、刘颀同学,我和天涯安海角心连心团队杜敬之和王超老师、郝继中校长参加了启动仪式。五位大一志愿者中有一名是毕业于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学生桑秉杰。他在高中时就曾经多次参加活动并洋洋洒洒写下了万言助读报告。进入十大外语系后,他希望继续参加助读活动,这促使了团队与山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志愿者合作的脚步。特别感谢徐立乐老师和付小萌老师为此所付出的努力。
同样,今年毕业于我校的李昂同学在进入大学后通过竞选进入学生会,她积极向同学们宣传助读活动并得到同学们呼应。现在,助读团队已经联系好长清一所小学作为他们的支教点。考入山东石油大学的应云菲同学入选了学校新生支教队的队长。以前的高中生助读者今天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落在各地,阅读之花会相继开放,引领推广阅读、培养终身读者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十月份,团队核心人员刘伟、王海兰、李蔚老师分别带队到平阴、香王店和商河书屋进行了调研和助读活动。参加助读的孩子大多数是高一的孩子,部分高二孩子和大学生,也有个别初中生和小学生,对他们的针对性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坚持“不作秀,不走过场”和“走下去、待得住、管到底”的原则,团队一如既往行进在助读的路上,无怨无悔、风雨前程而初心不改。
就在昨天,温学期老师再次来到明德小学。7月份他曾经为家长们带来了一场讲座,很多家长纷纷表示希望再次能够聆听他的报告。这次,在小广场上,他为千余名家长做了题为“做自己有动力并且为孩子带来动力的智慧父母”的讲座。现场有位70多岁的老大爷在寒风中坚持听到最后,说他们愧对孩子要等打工的儿子儿媳听回来后讲给他们听。
二、平平凡凡课堂中
最喜欢给高一的同学们讲课,孩子们活动多、阅读多,不必急着应试。经过两个多月的磨合,孩子们已经习惯了我的讲课风格,不少同学慢慢爱上了课外阅读。课堂上的互动对话和课下作文中不时有思想的光在闪烁,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非常美妙的感受。
一天晚上,接近12点的时候,一位高一同学微信说喜欢我的课堂,先是褒奖我的课有意思,听起来不累;接下来夸奖我的语音语调好听。我知道孩子在恭维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有时候也感到沮丧,总觉得课堂某个环节处理得不够好。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就不令自己满意。
早上出门晚了,决定乘公交车去赶班车,结果公交车半路抛锚。下车一路小跑到班车停靠点,大汗淋漓却发现班车已经开走了。遂打电话让司机在前面停车等我,然后乘另一辆公交车追到本校门口。加上本来第二节 课调到第一节,课上起来很不顺畅。课堂上,有好几个挂在嘴边的英语单词竟然怎么都想不起来了,只好求助同学们的帮助。
温学琦老师说“自己的事漂亮做,别人的事用心做”,今天更加深切 意识到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足够的储备才能把每节课上得漂亮。
三、别样的激励
十月中旬,收到以前的学生云菲用英语写来的感谢信,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欣慰与动力。
云菲在信中回忆了她们从入学的对我的做法的不解到后来理解的片段经历。那时我买了些英语原版书送给他们读,一方面他们觉得不可思议,同时觉得阅读原版书非常困难。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熟悉了我的教学风格和理念。她在信中说我不是在关注他们的分数而是在关注他们真正的学习;我让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享受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我教会了他们自主学习而不是为了满足老师的要求而学;我教会了他们克服英语长难句方法;我带着他们他们去偏远的落后农村做志愿者老师奉献爱心 并以此锻炼他们的能力等。云菲说生活不总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容易,但我们可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我不仅仅教会了他们如何成为一名学习者,还教会了他们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高中的经历和我对他们无条件的爱使得她在进入大学后如鱼得水便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和生活。在信中,她把我当作比作传统教育的颠覆者和引领他们的一盏明灯。在感谢信的结尾,云菲特别附言叮嘱要我坚持自己的做法,也许现在的孩子不懂,但将来他们肯定会理解的。
收到这封信不久,获悉她入选学校支教队队长的消息。已经毕业的孩子们的信息常常成为老师反思自己、继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