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读“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生吗?——聊天记录整理
标签:
教师教育教育学物理教学科学教育 |
分类: 学术随笔 |
胡扬洋按:之前一位匿名朋友借我的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对“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含“学科教学[物理]”)学术领域以及硕士研究生的系统分析与评论,阅读量飙高。据我所知,作者的一个初衷就是为有意向选择这个专业的年轻学子提供一个系统说明和参考,看来其目的在相当程度上达到了。(全文链接:佚名丨“物理学科教学论”科普)近日,一位本科生恰好与我聊起相关话题,TA还在纠结要不要选择攻读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以下是我与TA聊天中一些发言的整理,仅供有相似需要者参考。作为成年人,应该自己做出自负责任的决定。
一、关于思维方式
我就直接回应你了。你所说的物理教学论的文章,或者说推而广之的教育学领域的文章,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有高下之分的,你要知道。
高水准的、高品质的教育学的论文,不仅是很有逻辑,并且很有思想的,我觉得这个要首先区分清楚,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怎么转变已有的物理学思维方式,我觉得你肯定不要在研究生阶段再来转变了,可能你要先转变过来才能考上研究生,对于一般人来说当然是这样了,如果面临保研,那就不一样了。
但是,这个加法是早晚要做的,早做比晚做要强。所以我个人建议,你要尽早确定下来,如果读研读这个方向的话,就可以尽早的来做这件事儿。当然,这个教育学的研究,或者说具体到我们物理教育的研究,它也有不同的方向和特色、不同的特点。
有的是人文取向,有的是科学取向,也要走定量的、实证的取向。
所以说不同的思维方式,是跟不同的研究取向有关系的。这当然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你想走哪条路?在哪个小特色的方向走哪条小路?当然,一方面是你的选择,另一方面是你导师给你指的方向。你走哪条路会更容易出成果?更容易做出成就、更容易有满足感获得感?这当然是要综合很多方面的要素来决定。
怎么养成人文的思维方式,可能得靠大量阅读,大量的深度的阅读,比较经典的人文类的书籍,最好也是有一个导师指导着你来读、来训练,要经过这种比较严格的训练,要一个过程。当然自己来啃啊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也可以,我不知道说这些帮到你没有。
你说的很对,我觉得很赞赏你的一点就是对你未来职业的规划有很多很清晰的思路,这我觉得很好。但是,我觉得咱们也要摒弃,咱们物理学人的,或者说尤其是经典物理给予咱们的这种决定论的思维方式。是不是你读了这个专业就一定怎么样呢?这种线性的、因果决定论的关系,可能在工作上,在社会事务上,在事业发展上可能没有这种线性的关系,是不是?
所以说,你说能不能读了这个专业就一定能到哪里工作。不能说一定可以,也不能说一定不可以。都是那种非线性的。在这块儿,我觉得就要有那种人文的思维方式。
二、关于知识结构
我再跟你啰嗦两句。我觉得你们现在的起点肯定是比我要更高的,要更好的。我当年考研的时候儿,我本科在河南信阳师范学院读的物理学,那我当年考研选专业的时候儿好像很少有人选这个,但是我那个时候就感觉自己喜欢这个,就顶着一定的压力。你一个班的同学很多考研的,很多都没有选这个,就你选这个,大部分老师也不太鼓励。
但是我自己感觉还是自己喜欢。并且这个专业啊,他的考研的难度,比起物理学的难度来说,应该是更难。首先你可能要学的东西更多,并且考这个的英语线也更高。教育学的英语线,比理科的英语线要更高一点。并且录取的人数比物理学的研究生录取的人数也较少,所以说就更难,当然是这样。
但是最终这个我还是选择了这个,归根结底,都是要自己替自己的选择来负责任。
你现在这个年龄虽然是本科毕业,但是还是很年轻的,说实话。本科毕业,真的只是一个很小的起步阶段。你的知识结构,包括心智的发展都是迈出了很小的一步而已,就是说,你可以更加宏阔的好好想一想、好好布局。怎么把你的知识结构规划起来。你读了本科,可能只有物理学的一个知识背景,那么你怎么通过硕士或者以后有可能的博士阶段,增加自己新的知识背景,形成整合的知识结构?即使不读学位,在工作岗位上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对不对?
物理学给予的思维方式确实是很好的一种训练,但是通过硕士,博士阶段适合自己的一个转型,可能会给自己的知识结构呢,带来更多的一种优势。我的意思是,现在的你一定不要更多给自己设限,真的,你还非常年轻,不要给自己更多的设限。当然你要跨界的话,要跨入一个新领域的话,也的确是要结结实实地跨过去,也是要付出一些艰辛的劳动的,不是随随便便跨过去的。但是一旦跨过去,我觉得就是一种跨界的优势,一种知识背景,知识结构拓展带来的优势。
三、关于“活法”
你谈到过你想做教育改革。因为当初我选这个方向也是源于对教育有点自己的想法,有点自己的一些看法,所以投身这个。当我初学教育学的时候,我也跟你有类似的一些感觉,感觉教育学这个东西确实不像我们理科,结构那么精美,那么精确,那么精密,并且那么确切。教育学心理学这个东西说的啥呀?好像没点儿什么用处啊?对我们推动教育改革好像都是一些废话,甚至一些荒唐话,没用的话、误导的话,其实也感觉好像挺没劲的、没用的……
并且教育学的学科声誉,在世界上包括国内,也确实都是比较低的,确实是这样。
教育改革这个事情,怎么说呢,首先是关于教育改革的很多知识,确实这个很不容易学,或者说你学了之后也不真正懂得,很难上手。可能一方面跟教育领域的知识本身生产不足有关。另一方面,我觉得可能就是因为教育他比起自然界来说还是要更加复杂,教育还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事儿,所以说很难生产那种非常确切的知识。也就是说搞教育改革可能更难。所以说如果你只有物理学的知识,可能是远远不够的。
搞教育及教育改革,可能要学的东西非常多。不仅要学,还要去实践。并且古今中外的东西都要看。这确实挺难的哈,只学物理学真的不够。只学物理教不好物理,只学物理也搞不好教育,真的是这样。
最终还是要自己决。当然你从事的领域和专业在社会上有不同的声望,有不同的美誉度,有不同的资源,当然给你带来的感受会有不一样。但是归根结底,自己搞自己的专业,还是冷暖自知的。就是说,有的时候也不能太爱面子,就自己选一个自己能自得其乐的一个领域,自己喜欢就行了,在乎别人怎么说呢?可能太爱面子,我觉得最终自己心里不会幸福。
这个追求幸福的过程,肯定要有一些痛苦,但是我感觉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在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不能太爱面子。当然,可能一个人一个“活法”。可能你这个人一生的生活,幸福来源就是面子,那可能没办法,你就选择有最有面子的方式活着。有的人的活法可能对外界的一些说法不是那么care,那就按照自己高兴的活法,承担自己做选择的一切责任,也就行了,对不对?
四、关于做教育
对教育学很多说法,同时也有很多人说教育学有它独特的价值,对不对?至少说我通过不断学习,我感觉教育学还是有它独特的魅力,还是有它独特的价值。至少我还是感觉自得其乐的,并且教学领域也有很多人,有一些大家,有一些名家,有很多博士硕士,有很大的这么一个学术共同体,都在非常好地做教育学。很多优秀的成果,我都蛮欣赏的。不能怕被别人评判,是不是?
包括说“爹不疼,妈不爱”,我觉得这个可能也就像我们搞物理学研究一样,很多发现可能都是在缺乏资助,别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在一片盐碱之地上开垦出来的,具有开创性的成果。科学发现可能往往是孤独的对,真正的一些创造、一些成就,都是一种很孤独的行为。
你要搞真的教育改革的话,就不能那么虚荣,我说的比较直接一点。你要做真事儿的话、真的好事儿的话,可能往往得不到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的。你要做真的教育改革,要做点实事,那认为就是一帆风顺的?以你为中心的?每天在鲜花掌声中的?有意义的改革一定是艰难的,容易的话,就一拥而上了。
我可能比较幸运一点。很多人缺乏很多信息,所以说我愿意分享分享自己的经验,如果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我也很开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