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市地质概况(构造)

(2010-12-31 01:05:46)
标签:

杂谈

分类: 关于构造
太原地处山西断隆中部,位于吕梁断拱、大宁台陷、五台台拱、沁水台陷的交汇处,新生代晋中断陷盆地的北端,包括西山拗陷的大部。区内构造较为简单,构造线大体呈北东南西向,盖层向东或东南缓倾斜。其中西山拗陷赋存有西山煤田,是山西省六大煤田之一;其次大宁台陷南缘及沁水台陷的西北部东山煤矿区,是太原重要的煤炭资源分布区之一。
 
褶皱构造
太原地区中部为新生代断陷盆地,被巨厚的松散沉积物所覆盖,褶皱形迹不明显。西部及东北部基岩地区褶皱均较为明显。
西北娄烦县、古交市及西山地区较大的褶皱有:
下静游向斜    轴向北东,向北东倾伏,轴心由石炭系构成。
娄烦背斜    轴向北东,核部为上太古界吕梁群。
天池店向斜与塔地沟—东塔沟倒转背斜    轴向北东,核部由前五台系杂岩构成。
狐爷山背斜    轴向北东,核部为奥陶系中统,燕山期岩浆岩沿轴部侵入。
西山向斜盆地    呈北东向,向斜盆地中部又有近南北向次级平缓的小规模背、向斜,向斜盆地中心由三迭系构成。
北小店背斜    轴向北东,向南西倾伏,核部地层为前五台系变质岩。
东北部主要褶皱为系舟山背斜,呈北东向延长约30公里,由奥陶系、寒武系组成核部。太原东山为沁水台陷的西北边缘,呈现一单斜构造,倾向南或南西,依次由奥陶系、石炭系及二迭系组成,其中又有次级平缓背斜、向斜。
 
断裂构造
太原境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分布集中的地区为断陷盆地东西两侧,阳曲县西凌井、北小店,吕梁断拱及其与西山拗陷接壤地带。除太原东山山前断裂呈北西向外,其余均为北东向或北北东向。
西山山前断裂带    该断裂基本呈北北东向,北起万柏林以北,南至晋祠以东,局部走向稍有变化。
晋祠—文水—交城断裂带    此断裂带呈北东向,延长近百公里,构成晋中断陷盆地的西界。大部为新生代沉积物覆盖。据探测及推断,其断距达数千米。该断裂带于清徐以东与北北东向西山山前断裂带及另一组北东东向断裂带相交汇。北东东向断裂向东延至盆地中部,于北格一带与另一组北东向断裂相交。该断裂带对太原影响较大,目前仍有活动。
东山山前断裂带    呈北北西向的正断层,向南延伸与盆地中部北东向断裂相交。长1.5公里。
西凌井、北小店断裂带    该区位于五台台拱的西南侧,共有两组断裂,10余条断层,多为逆断层。长约几公里至十几公里。其中以北东向一组为主,断层多,规模亦较大;东西一组则规模较小,多为几公里长。
东沟—狐爷山断裂带    位于吕梁断拱与西山拗陷接壤一带。断裂带呈近南北向延伸,向南至交城东庄一带,长约60公里,局部地段走向稍有变化。该断裂为一逆断层,倾向东。
娄烦县西南部断裂带    位于娄烦县、古交市与交城县的交界地带。区内主要有北东向与北西西向两组断裂。北东向断裂均为压性逆断层,主要有罗家岔、米峪镇、杨湾3条断层,长约15公里~20公里,倾向南东;北西西向断裂为互相平行、密集的张性断裂,其间均由酸性、基性岩脉所充填。
此外,在西山拗陷南部、东山南部,有一组近东西向正断层,但规模均较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