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0-12-31 19:58)
标签:

杂谈

分类: 关于沉积岩

黄龙地质成因

        黄龙沟主要钙华景观分布在长3.6km,宽30—170m的黄龙沟内,钙化堆积体根据微地貌特征分为:钙化滩流、钙化池、钙化瀑布和钙化洞穴。
1、 钙化滩流
是岩溶水在斜坡上呈片状水流所形成的一种具有流态的钙化体。发育有波纹状、层状、板状的细小形态组合而成,且具有水平方向延伸和垂直方向增长的发育特征。黄龙钙化滩流南起黄龙寺,经金沙铺地到洗身洞瀑布,全长2500m,宽30--170m,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同类形态中最壮观、最长、色彩最丰富的景观。
2、钙化池
钙化池是岩溶水在一定的水力坡度下呈扇状,放射

(2010-12-31 19:41)
标签:

杂谈

分类: 关于构造
山西地质结构
1 地质发育:
    山西省地质构造单元的主体是山西地台,地质历史悠久,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古生界奥陶系上统、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统缺失外,其它各界均出露广泛。
 
下太古界:下太古界是山西省最古老的基底岩层,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厚4,000-18,000米。以分布于太行山中段、北段以及盂县北部的阜平群(下部)龙泉关群(上部)为代表。另外还有吕梁山的河口群,中条山区的涑水群,桑干河以北的怀仁、大同、阳高、天镇及右玉花林山一带的桑干群,霍山地区的霍县群(下)和太岳山群(上),在太行山也少量分布着赞皇群。这套地层由各种浅粒岩、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大理岩组成,形大小不等的旋回,变质程度较深,一般属铁铝榴石角闪岩相,有的地方达到麻粒岩相,岩石遭受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区域构造形态具有背斜开阔、向斜紧闭、向斜倒转等特征,一般属旋扭构造形式。
上太古界:上太古界是一套变质火山岩、沉积岩地层,厚3,000-35,000米,不整合于下太古界,以五台山的五台群与
标签:

杂谈

分类: 关于岩石
岩石磨成厚约0.03mm 的薄片,置于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有的矿物是透明
的(绝大多数硅酸盐、碳酸盐矿物和部分氧化物),有的矿物是不透明的(金属硫化物及部分
氧化物)。鉴定不透明矿物需要反光显微镜,将在本书的下篇介绍,这里只介绍透明矿物在偏
光显微镜下的鉴定方法。
偏光显微镜下鉴定矿物,分为单偏光、正交偏光、聚敛光下观察三个步骤,其原理在晶
体光学中有详尽的论述,这里只介绍和岩石薄片观察描述有关的部分,而形成这些光性特征
的光学原理就不详细说明。
单偏光镜下观察
1 晶形
晶形对识别典型的表现有良好晶面的矿物很有用。如石榴子石在薄片中常为自形的六边
形,白榴石常呈八边形,磷灰石横断面常为六边形而纵断面为柱状,榍石常为菱形,白云石
常为信封状,电气石横断面呈弧状三角形而纵断面为柱状,锆石常常呈四方柱状或两端为锥
形的长柱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薄片切面的随机性,上述矿物的斜切面也可以表现为其他
的形状,如石榴石和白榴石还可以出现正方形、长方形甚至三角形的晶形,磷灰石也可以表
现为正方形或长方
(2010-12-31 19:38)
标签:

杂谈

分类: 关于岩石
(一)超基性岩和基性岩结构类型
1、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
岩石由一些粒状或短柱状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多为自形晶和半自形晶,粒度大小相近,
彼此多成直线接触,互相镶嵌。这种结构是橄榄岩、辉石岩等超基性岩类中常见的典型结构。
这种结构特征反映了岩石形成于深成环境,岩浆冷凝缓慢,矿物从熔浆中晶出有充足的时间
和一定的自由空间,而且岩石主要由同一种等轴粒矿物(如橄榄石、辉石、方解石等)组成,
矿物颗粒的结晶能力大体相同。
2、包含结构
泛指岩石中一种矿物大晶体中包含小晶体的结构。大矿物称主晶,被包裹的小矿物称客
晶,后者可以是一种矿物,也可以是几种矿物。主晶和客晶矿物之间并无固定的成分和温压
关系,故这种结构只表明被包含的矿物结晶早于包嵌它的大矿物,但主晶常有熔蚀或交代早
期客晶的现象。
3、包橄结构
大颗粒的辉石或角闪石或斜长石中包裹着橄榄石小晶体,构成一种特征的包含嵌晶结构,
被包裹的橄榄石常受到熔蚀圆化,表明先结晶的橄榄石被岩浆熔蚀过,以后又被后结晶的辉
标签:

杂谈

分类: 关于构造
太原地处山西断隆中部,位于吕梁断拱、大宁台陷、五台台拱、沁水台陷的交汇处,新生代晋中断陷盆地的北端,包括西山拗陷的大部。区内构造较为简单,构造线大体呈北东南西向,盖层向东或东南缓倾斜。其中西山拗陷赋存有西山煤田,是山西省六大煤田之一;其次大宁台陷南缘及沁水台陷的西北部东山煤矿区,是太原重要的煤炭资源分布区之一。
 
褶皱构造
(2010-12-31 00:30)
标签:

杂谈

分类: 关于岩石
标签:

杂谈

分类: 地质实习报告

西 山 地 层 序 列             

概述:主要内容为西山西铭矿月门沟---七里沟华北C---P煤系地层。

 

以下将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依次进行描述

 

一、奥陶系:

奥陶系在该区的出露只有奥陶中统峰峰组,其鉴定特征是:巨厚层状,局部地区可见溶洞,外部因风化成灰白色,但内部仍是灰岩的一般颜色灰色——深灰色,岩石致密坚硬。表面可见大量细小的节理,与上部的本溪组成平行不整合接触(在铁铝岩段下部是判断它的最主要特征),接触面凸凹不平,接触部位的灰岩存在铁质浸染。

 

二、石炭系:

A.石炭本溪组:主要有铁铝岩段和畔沟段组成厚25米左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