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山 地 层 序 列
(2010-12-31 00:27:1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地质实习报告 |
西 山 地 层 序
列
概述:主要内容为西山西铭矿月门沟---七里沟华北C---P煤系地层。
以下将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依次进行描述
一、奥陶系:
奥陶系在该区的出露只有奥陶中统峰峰组,其鉴定特征是:巨厚层状,局部地区可见溶洞,外部因风化成灰白色,但内部仍是灰岩的一般颜色灰色——深灰色,岩石致密坚硬。表面可见大量细小的节理,与上部的本溪组成平行不整合接触(在铁铝岩段下部是判断它的最主要特征),接触面凸凹不平,接触部位的灰岩存在铁质浸染。
二、石炭系:
A.石炭本溪组:主要有铁铝岩段和畔沟段组成厚25米左右
1.铁铝岩段:铁铝岩,红褐色\黄褐色、疏松有的成土状,内部含有铁质结核。铝土岩,灰白色,敲击声音类似灰岩,致密,断面有类似燧石的光泽。6-8米
2.畔沟段 :自上而下共三层灰岩,每层灰岩下面有一层煤,但很薄,不可采。
B.太原组 :太原组共分为三层,自下而上依次是,晋祠段、毛儿沟段、东大窑段。后大约120米,其中晋祠段后20米左右,毛儿沟60米左右,东大窑40米左右。整个太原组属海陆交互相地层。
1.晋祠段:起于晋祠砂岩——西铭砂岩底面,基本上由一个“灰煤页砂”的沉积旋回组成,自上而下为吴家裕灰岩、页岩、11*煤、晋祠砂岩。
吴家裕灰岩表面因风化成黄白色,(可能因为含泥质较多)但内部为灰色,致密块状,风化面上有很多的凹坑,竖向节理发育岩石被节理分成一节节的藕节构造。11*煤薄不可采。晋祠砂岩,黄褐色,中粒——极粗粒砂岩,成分石英、黑色的岩屑。
2.毛儿沟段:起于西铭砂岩——七里沟砂岩底面,包含三层砂岩,自下而上一次是庙沟灰岩、毛儿沟灰岩、斜道灰岩。因毛儿沟灰岩发育得名。
庙沟灰岩:厚度2米左右,表面因风化成灰黄色,内部认为灰黑色,致密块状,但最主要的鉴定特征是其下为8*煤又称丈五煤,厚度可达4米多。
毛儿沟灰岩:8米厚两层灰岩中间夹一层硅质的燧石或燧石结核层,毛儿沟灰岩的最大特征。毛儿沟灰岩下没有煤层,上下均是砂岩层。
斜道灰岩:没有太明显的特征,下面是7*煤厚度不大 ,斜道灰岩和其他两组灰岩相比较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特征。而且其压在七里沟砂岩下的第一层灰岩,这也可以做为鉴定特征
3.东大窑段:起于七里沟砂岩——北岔沟底面。自下而上一次为七里沟砂岩、东大窑灰岩。
七里沟砂岩:厚18米 ,白色—灰白色,为含砾的中砂---极粗砂岩,主要成分石英、岩屑,钙质胶结,与盐酸反应,沙粒自下而上逐渐变细。出露部位有球状风化,非常容易识别。
其下层覆盖6*煤。
东大窑灰岩:由于沉积环境不稳定,在西山地区东大窑灰岩相变为页岩,厚8米左右,内部可见菱铁矿的结核,和灰岩的透镜体。
一、灰岩:畔沟灰岩、吴家裕灰岩、庙沟灰岩、毛儿沟灰岩、斜道灰岩、东大窑灰岩
a.畔沟灰岩:在铁铝岩之上,这是最显著的特征,还有就是每层灰岩下面有一层薄层煤。
b.吴家裕灰岩:晋祠砂岩上第一层灰岩就是,或着认出西铭砂岩后,西铭砂岩下第一层
灰岩就是。它也是夹在两层砂岩之间但是,其下部有11*煤。
c.庙沟灰岩:两米厚,在西铭砂岩之上的第一层灰岩,或通过其下部4—5米厚的8*
煤来识别,再有如果看到了更有特征的毛儿沟灰岩其下一层灰岩就是了。
d.毛儿沟灰岩:8米后的一层灰岩,中间夹一层黑色的燧石层,节理发育,不与盐酸反
应,可一次为依据鉴定。再有其他的灰岩下面都有一层煤,而毛儿沟没有,而是被俩
层砂岩夹在中间。
e.斜道灰岩:
么特征的灰岩,下面一层不是很厚的煤,那就是斜道灰岩了。或者从七
里沟砂岩
f.东大窑灰岩:七里沟灰岩上第一层灰岩就是,8米厚,已相变为页岩。
二、砂岩:晋祠砂岩、西铭砂岩、七里沟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