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异常机理及蕾波推点干预

标签:
反射异常机理 |
反射异常主要是脑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发育缺陷引起,异常主要表现是出现病理反射、原始反射该出现时不出现、原始反射消退明显延迟、该有的保护性反射没有等。
我们推论,这些异常反射出现的中间环节较为复杂,但终末效应均是骨骼肌肌肉功能障碍,如某组肌肉收缩、痉挛、麻痹等。异常的反射也是一种异常姿势运动,我们用姿势肌动学对其肌肉等状况分析后,用蕾波推顺按摩和点穴干预,结果反射异常几分钟就被暂时纠正。明显的干预效果支持“反射异常终末效应是肌肉功能障碍”的机理推论。
婴儿原始反射是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不断完善、肌张力不断协调、肌力不断增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表现,保护性反射是发育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脑损伤或脑发育缺陷就会造成这些反应异常。
我们对有脑损伤或脑发育缺陷的婴儿,新生儿期就加推顺抚触,动态观察中发现肌张力、姿势运动异常就按姿势肌动学评定予以推顺按摩和点穴,结果许多反射异常都被干预正常了。对还没正常的异常反射,根据姿势肌动性分析结果,辅用蕾波精油或医用耦合剂推压或点压穴位,均可在几分钟内使异常反射消失或明显减轻,一般消失多维持1-3小时。每日进行数次,多日后异常反射可完全消失。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眨眼反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差或未出现
用由川芎、当归、黄芪等活血精油组成的蕾波精油对头面部相关小肌肉进行推顺按摩和点压头部重要穴位。能对眨眼、觅食、吸吮、咀嚼、吞咽、构音等小肌肉的精准、有效按摩,是蕾波推顺按摩的难得优点。
(2)背部侧弯反射延迟消退或强阳性
推压背阔肌等背部肌肉;点压以胸腰段为主夹脊穴,该处可点压到背阔肌起点。一般推、点4-5分钟可使之暂时消退。
夹脊穴位于脊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
背阔肌起于7-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2)不(非)对称性紧张性(强直性)颈反射阳性
我们在临床观察到,非对称紧张性颈反射(ATNR)与紧张性头偏斜密切相关,不少婴儿仰卧位时表现为ATNR,抱成坐位或立位时表现为紧张性头偏斜;仰卧位转动头部激发ATNR时,常颈部有阻力;对ATNR主要采用干预紧张性头偏斜的方法效果亦好,即推压双侧颈肩肌肉,特别是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3)巴宾斯基反应(Babinski Reflex)强阳性或延迟消退
巴氏征阳性终末效应是以足趾踇长伸肌为主加其他足趾伸肌的收缩。主要干预方法是点压、推压解溪穴,此穴是伸足踇指和其他伸足趾肌腱的腱器官部位。一般点、推1-2分钟可使巴氏征暂时转阴。
骨骼肌肌肉-肌腱移行部肌腱侧或肌肉起止点是腱器官所在部位,腱器官是神经压力感受器,受压时通过α运动神经元负反馈抑制痉挛。临床证实,点压腱器官或其附近的穴位,可明显缓解肌肉痉挛、阻抑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出现的病理反射。
(4)踝阵挛阳性
踝阵挛是小腿后侧肌群明显牵张反射亢进所致的阵挛。主要干预方法是点压、推压蕾波抗足跖屈穴(抗踝阵挛穴),此处是小腿三头肌的腱器官部位。一般推、点3-4分钟,可使之暂时转阴。
(5)足抓握反射阳性
1岁后足抓握反射阳性是脑损伤引起的足趾屈肌收缩。主要干预方法是推压足趾屈肌和伸肌。足趾屈肌是痉挛肌,推顺按摩应轻缓,并在肌腱接近肌肉部位点压;足趾伸肌是拮抗肌,推顺按摩应力度较大,并在肌肉中部点压。效果也是几分钟可暂时阻抑。
(6)膝腱反射亢进
膝反射亢进是叩击髌韧带激发的较强股四头肌收缩。点、推股直肌肌肉-肌腱移行部的腱器官可使之减轻。
(7)紧张性迷路反射阳性
肌动学主要改变是髂腰肌、大腿屈肌等牵张反射亢进引起的痉挛。主要干预方法是,推压髂腰肌可触及部位、大腿屈肌;俯卧大球压臀提腿颠弹牵拉;点、推臀大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