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2021-07-19 15:45:25)
标签:

蕾波神经刺激点

穴位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神经激点一词是按神经肌肉解剖功能寻找到的敏感点,穴位一词是按祖国医学经络穴位定位的。虽然两种方法可以找到了同一个点,我们称之为重叠穴,仍然赋予这个点两个名字,其意义是说两种思路、方法均可用,熟悉哪种就用那种,我们祖先也找到了很敏感的神经激点。临近穴是指距离该激点很近的穴,也有类似的功能,但不如激点敏感。也就是每个激点的确立都是经过多人、多次比较证实效果确实优于临近穴才能成立。附近穴是指激点周围没有临近穴,距离稍近的穴称为附近穴,一般就抗痉挛、增肌力而言附近穴明显不如激点,当然这些穴位还有许多其他功能。另外针对每个病人,这些神经激点也有个体差异,在临床应用中可以逐步摸索最佳神经激点。

神经激点在我们推出的“徒手神经触激术”中也称神级触激点或穴。

(一)脑神经刺激点  

脑神经刺激点位于脑户穴下一寸,即枕骨粗隆下凹陷处,近枕骨大孔,可有效刺激到大脑、小脑、脑干、颅神经、颈部脊神经等。临近穴有脑户穴、风府穴。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二)脊神经激点

人体脊神经共31对,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每对脊神经连于一个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借前根连于脊髓前外侧沟,借后根连于脊髓后外侧沟。一般前根属运动性的,后根属感觉性的,两者在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

华佗夹脊穴共有34个穴位,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体棘突下旁开0.5寸。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近年通过临床实践,颈段和骶段夹脊处已被不少医家列入夹脊穴范围,称之为改良夹脊穴。

蕾波脊神经激点是颈、胸、腰椎棘突下两侧凹陷处及骶椎的八髎穴。

八髎穴是上、次、中、下髎各一对,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处。蕾波推、点脊神经激点主要方法是,辅用蕾波精油、蕾波啫喱或医用耦合剂自八髎穴向上延脊柱两侧向枕骨大孔处推,往返推压后,可于背部自枕骨大孔下可触及到的颈椎开始,用手指在椎间隙向下、向内点压,一般点压力度较大,在尾骨主要点压八髎穴,反复进行15-20分钟。

蕾波脊神经激点包括颈夹脊穴、华佗夹脊穴、八髎穴。

腰眼穴亦与脊神经相关,腰眼穴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有腰背筋膜、背阔肌、髂肋肌,深层主要布有第4腰神经后支的肌支,浅层主要布有臀上皮神经和第4腰神经后支的皮支。独坐训练中点压有助于调整腰背肌群促进坐稳;独站训练中有助于调整腰背肌群促进站稳。

(三)外周神经激点   

     根据外周神经解剖、功能和临床障碍选择。祖国医学的穴位、经络是外周神经在体表位置的重要参考,人体外周主要神经干的分布与部分穴位的关系如下:

1、头部和颈项部

1)三叉神经

      第一支相关穴位有鱼腰穴、阳白穴、头临泣穴、头维穴等。

      第二支相关穴位有四白穴、迎香穴等。

      第三支相关穴位有承浆穴、 地仓穴、 颊车穴、 听宫穴、太阳穴等。

2)面神经

     颞支相关穴位有听宫穴等。

     颧支相关穴位有下关穴、颊车穴、太阳穴、承泣穴等。

     颊支相关穴位有牵正穴、四白穴、地仓穴等。

     下颌缘支相关穴位有颊车穴、承浆穴等

     颈支相关穴位有人迎穴等。

3)枕大、小神经相关穴位有百会穴、风池穴、天柱穴、玉枕穴等。

4)动眼神经相关穴位有睛明穴等。

2、上肢

1肌皮神经:相关穴位天府穴、尺泽穴等。

2腋神经:相关穴位肩井穴、肩髃穴、肩髎穴等。

3正中神经:相关穴位内关穴等。

4尺神经:相关穴位少府穴等。

5桡神经:相关穴位手三里穴、合谷穴、消泺穴等。

3、下肢

1)股神经:相关穴位髀关穴、伏兔穴、血海穴、风市穴等。

3)坐骨神经及其分支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坐骨神经本干:相关穴位环跳穴、承扶穴等。

胫神经:相关穴位委中穴、承山穴、阴陵泉穴、涌泉穴等。

腓总神经主干相关穴位阳陵泉穴等。

腓深神经相关穴位足三里穴、下巨虚穴、解溪穴等。

腓浅神经:相关穴位丰隆穴、悬钟穴等。

(四)肌肉神经激点

1、增肌力促动作激点

1)肩前屈激点:肩峰前下2寸,三角肌前束中点。三角肌前束起自锁骨外侧端,止于肱骨体外侧的三角肌粗隆,收缩时可使肩关节前屈。临近穴有肩髃穴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2)肩后伸激点:肩峰后下2寸,三角肌后束中点。三角肌后束起自肩胛冈,止于肱骨体外侧的三角肌粗隆,收缩时可使肩关节后伸。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3)肩外展激点:肩峰外下3寸,三角肌中束中点。三角肌中束起自肩峰,止于肱骨体外侧的三角肌粗隆,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肩关节外展。临近穴有肩髎穴。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4)伸肘激点:上臂外侧,肱三头肌中点。肱三头肌分3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桡神经沟外上方骨面,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内下方的骨面,3个头合成一个肌腹,以肌腱止于尺骨鹰嘴,3个头共同收缩时使前臂在肘关节处伸。重叠穴有消泺穴。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5)屈肘激点:上臂内侧,肱二头肌中点。肱二头肌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长头穿过肩关节经结节间沟下行,于肱骨中部与短头合并形成纺锤状肌腹,肌腱止于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收缩时使前臂在肘关节屈和旋外。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6)前臂旋后激点:前臂外上侧,旋后肌中点。旋后肌起自肱骨外上髁和尺骨外侧缘的上部,肌束向外下,止于桡骨上部的前面,收缩时前臂旋后。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7)伸指激点:前臂外侧中部,伸指肌中部。多条伸指肌起自手指背侧,在腕部由伸肌支带的韧带维持在适当位置,止于肘部,收缩时伸手指。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8)拇指外展激点:前臂桡侧中部伸拇长展肌中点。拇长展肌起自桡骨、尺骨的背面和前臂骨间膜,走行于桡侧腕伸肌、指伸肌的深面和拇短伸肌的上方,在伸肌支持带深层,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腱走行于同一个纤维鞘中,随后拇长展肌腱向下止于第一掌骨底,收缩时拇指外展。临近穴有下廉穴。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9)伸髋激点:臀大肌中点。臀大肌位于骨盆后外侧,起自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止于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收缩时使髋关节伸和外旋。临近穴有环跳穴。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10)髋外展激点:臀中肌中点。臀中肌位于髂骨翼外面,起于髂骨翼外面,止于股骨大转子,收缩时使髋关节外展。临近穴有居髎穴。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11)伸膝激点:大腿前侧,股四头肌中点。股四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骨粗线和股骨体的前面,经髌骨及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收缩时伸膝关节及屈大腿。临近穴有伏兔穴。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12)足背屈激点:小腿前侧,胫骨前肌中点。胫骨前肌起自胫骨外侧面,肌腱向下经距小腿关节前方至足的内侧缘,止于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的足底侧,收缩时足背屈。胫骨前肌腱和腓骨长肌腱共同形成腱环,有维持足弓的作用。重叠穴有下巨虚穴。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13)足外翻激点:小腿外侧,腓骨长肌中点。腓骨长肌起自腓骨上外侧,肌腱通过腓骨肌上、下支持带深面,经外踝后方转向前,绕至足底斜行向足内侧止于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底的肌肉,收缩时使足外翻。临近穴有光明穴。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2、抗痉挛激点:

1)抗屈肘激点:上臂内侧肘窝中上2寸,肱二头肌肌腱与肌肉移行部肌腱侧。临近穴有尺泽穴。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2)抗前臂旋前激点:前臂桡侧中部,旋前圆肌肌腱与肌肉移行部肌腱侧。旋前圆肌起于肱骨内上髁,止于桡骨体中部前外侧,收缩时前臂旋前。临近穴有孔最穴。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3)抗屈膝内外两激点:大腿后下两侧腘窝上三寸,内侧半腱半膜肌和外侧股二头肌腱与肌肉移行部肌腱侧两个穴。半腱肌和半膜肌亦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胫骨近端内侧面,股二头肌长头起于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骨粗隆线外侧唇下部,二头合腱止于腓骨小头,这三块肌肉收缩时屈膝。临近穴有曲泉穴和浮郄穴。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4)抗足跖屈激点:小腿后侧正中下1/3与上2/3交点,小腿三头肌肌腱与肌肉移行部肌腱侧。小腿三头肌由腓肠肌及比目鱼肌构成,腓肠肌的内、外侧头起自股骨内、外侧髁,比目鱼肌起自胫腓骨上端后部和胫骨的比目鱼肌线,肌束向下移形为肌腱,三个头会合在小腿的上部形成膨隆的小腿肚,向下续为跟腱,止于跟骨结节,收缩时屈小腿和上提足跟。临近穴有承山穴。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5)抗足内翻激点:内踝后上1寸,胫骨后肌肌腱与肌肉移行部肌腱侧。胫骨后肌位于拇长屈肌和趾长屈肌之间,起自胫、腓骨和小腿骨间膜的后面,在小腿下段斜向内行经趾长屈肌的深面,再经屈肌支持带深面,向前止于舟骨粗隆及第13楔骨的跖面,收缩时跖屈踝关节和使足内翻。临近穴有太溪穴。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6)抗足趾背屈激点:足背腕横纹中部,踇长伸肌、趾长伸肌肌腱与肌肉移行部肌腱侧。踇长伸肌位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起自腓骨内侧面下2/3和骨间膜,止于踇趾远节趾骨底,收缩时伸踝关节、伸踇趾;趾长伸肌肌腱分为4束,分别以趾背腱膜止于第2-5趾的中间和远侧节,收缩时伸2-5趾,并助足背屈。重叠穴有解溪穴。

常用的蕾波神经刺激点

(五)肌筋膜链神经激点

如肌筋膜链上的激痛点/触发点(trigger point)等。

(六)末梢神经反射区

    神经末梢遍布全身,比较敏感的部位有耳、手、头面部等形成反射区与内脏相关,耳针等及梅花针均属于通过刺激神经末梢及反射区对机体进行调节。用手点压或辅用介质推压也可以刺激这些神经末梢和反射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