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脑瘫迈步意识训练脑瘫蕾波立位训练 |
分类: 小儿脑瘫 |
脑瘫蕾波康复法应用24年来,达到目标出生6个月前的脑瘫孩子80%能康复到基本正常,其余也不留不能立位移动的重症残疾,有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迈步意识训练。小结蕾波与促进迈步意识训练有关的项目主要有以下15个:
£促踏步反射转成正常迈步
从新生儿期开始、扶持孩子双腋下躯干稍前倾半悬吊状站立、操持者缓慢向前迈步并让孩子左右重心转换,带动、激发其迈步。每次3-5步,每日2-3次。扶持迈步有踏步反射的,训练会使踏步反射转化成正常迈步;没有踏步反射的逐可激发出踏步反射;迈步激发出尖足、剪刀步或其他异常的,每次先用推顺按摩、点穴纠正异常后再进行迈步训练。
£抱位髋关节屈伸训练
让孩子面朝前,抱住其髋部,用玩具、语言引导孩子弯腰80-90度再立起数次。训练髋关节屈、伸。适于5-6个月开始。
£大球扶坐滚动
训练髋关节屈曲,助坐、助平衡。适于6-7个月后。
£大球扶持蹲位颠弹
促进髋、膝关节屈伸及下肢肌力。适于6-7个月后。
£扶立位髋关节屈伸训练
促髋关节屈、伸及立位持重。适于10个月后。
£矫正坐起训练
髋、膝关节屈、伸及立位持重训练。适于7-8个月后。
£扶持矫正蹲起训练
促髋、膝关节屈、伸及立位持重。适于10个月后。
£俯卧大球双足交替着地及足跟先着地向足掌滚动
促行走左右下肢交替持重及迈步时足跟先着地向足掌滚动。适于10个月后。
£立板站立及髋关节屈伸训练(腰背肌训练)
孩子面朝前靠立于蕾波立板上,用绑带通过2个透空槽将胸腰部、膝关节、踝关节固定在正确位置,绑带与肢体间加保护性海绵片。有膝反张的腘窝部加适宜厚度的小垫;有足内/外翻的用小楔形板矫正,有尖足的于前脚掌加适宜楔角的楔形板。有髋关节发育不良或有半脱位倾向的取髋轻外展、内旋位站立。站立中同时进行语言训练及用玩具锻炼手功能。
蕾波立板站立训练适应后,加髋关节屈伸训练,将捆站之胸腰部固定带绑于骨盆中下部,用玩具、语言引导做弯腰拾物游戏。根据可弯腰程度,玩具放于适宜高度的小方垫上。弯腰运动时操作者应用手/足协助固定孩子踝、足于正确位置。此项目不仅锻炼髋关节屈伸功能,也可加强腰背肌,对小腿后侧肌痉挛所致的尖足、腘绳肌痉挛所致的屈膝、髂腰肌等痉挛所致的屈髋也有对抗作用。适于10个月后。
£立板跨步站
捆站训练后,松解一侧下肢绑带,引导孩子主动抬腿跨站于小凳上,高度以膝关节屈曲90°为宜,5分钟两下肢交替一次。跨站时保持正位站,两腿轮流持重。促进行走左右下肢交替持重。适于10个月后。
£立板矫正站立两腿交替踢物
捆站训练后,松解一侧下肢绑带,引导该下肢做踢瓶、踢物游戏, 先近后远、先低后高,双足交替。内收肌紧者应做向外前方踢物。促进行走左右下肢交替迈步及持重。适于10个月后。
£扶髋穴位刺激激发迈步
立位,双手扶持骨盆,拇指压于臀部外上四分之一的环跳穴,其余四指压于大腿前上方的脾关穴,交替前后施压,即可激发迈步动作。适于10个月后。
£站足面带动迈步
孩子面朝前扶站老师/家长足面带动其迈步,促进迈步意识形成。适于10个月后。
£扶立交替踢足底迈步
孩子面朝前扶站,扶双腋下稍提起,交替踢孩子足底促其迈步,促进迈步意识形成。适于10个月后。
£扶立位交替扶踝迈步
一人扶持孩子面朝前站立,另人蹲下扶踝交替迈步前进,促进迈步意识形成。适于10个月后。
以上训练中的脑瘫月龄,出生3个月内的早产儿为纠正月龄;出生4-6个月的早产儿纠正一半;出生7个月以上的早产儿不再纠正。因为出生后的各种信息输入远远多于宫内,孩子发育落后应较快赶上,未能较快赶上的要针对主要原因干预,纠正过长会降低目标。
1岁半以上的重症脑瘫,还不能扶走的主要进行主要进行立位行走训练,如还以爬行训练为主,可能的结局就是能爬不能立位移动。如过去康复理念和方法留下能爬不能走的脑瘫孩子,
非洲埃塞俄比亚的“爬行村”,不少狼孩/兽孩只会爬爬不会走,重要原因就是在孩子立位行走关键期只向脑输入了爬行信息,中枢的错误模式已固定,再输入立位移动信息就很难了。
我们从功能性磁共振已观察到,持续外周输入的不同信息,可在脑形成不同的运动模式。正确信息不断输入,脑的相应部位形成正确模式;异常信息不断输入,脑的相应部位形成异常模式;异常模式持续较久就较难祛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