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剂量VC阻抑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2020-02-19 08:20:41)
标签:

新冠肺炎

大剂量维生素c

大剂量VC阻抑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大剂量维生素CVC具有抗自由基作用,已有不少国内外文献报告。临床和实验研究还证实大剂量VC还具有阻抑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1 克山病急性发作的提示

克山病急性发作时表现为急性心源性休克等,病死率很高。自王世臣等1960年应用大剂量VC治疗急发作后,病死率明显下降。王世臣等报告,克山病心源性休克211例次应用大剂量VC抢救,休克的缓解率90%以上。各地应用大剂量VC治疗克山病心源性休克也获得同样好的效果。

李芳生等研究证明,克山病患者血浆、红细胞及心肌细胞中的硒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低,提出克山病是以心肌线粒体损害为特征的抗氧化功能缺欠病,支持大剂量VC救治克山病急性心源性休克主要通过对抗自由基所致过氧化损伤起作用。

徐光禄等报告,急型和亚急型克山病心肌损害的持点之一是多发性灶状坏死,心肌病变沿冠状血管走行分布,呈围血管特征,提示一定程度的冠脉微循环障碍可能在此种损害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还显示,病区居民血小板处于激活状态,可能是急型和亚急型克山病的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支持微循环障碍是克山病的重要病理环节。

王成权等应用可以改善微循环的低分子右旋糖酐治慢型克山病,见到更好效果,也支持微循环障碍是克山病的重要病理环节。

以上资料提示大剂量VC救治克山病急性心源性休克可能通过抗自由基和阻抑微循环障碍两个环节起作用。

2 大剂量VC可通过抑制小板聚集和粘附阻抑微循环障碍

基于重症感染发生脏器功能衰竭,微循环障碍特别是微血栓形成是重要病理环节,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是微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我们探讨了大剂量VC是否具有抑制小板聚集和粘附的作用。

我们比较了感染性休克、脏器功能衰竭时常用的10种静脉用药,对正常成人体外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影响。结果是大剂量VC可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血药浓度50010020mg%分别可抑制血小板聚集62.935.628.5%;血药浓度100020040mg%分别可抑制血小板粘附42.729.322.0%。大剂量VC阻抑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作用仅稍逊于临床能够达到剂量的山莨菪碱,其他有些药物或无明确阻抑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作用或由于毒副作用临床用不到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剂量。

我们研究还观察到,内毒素可使体外人血小板聚集反应性升高,大剂量VC对此也有阻抑作用。

我们在病毒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实验研究中观察到,接近临床应用量、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VC可阻抑DIC

我们在病毒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实验研究中观察到,接近临床应用量、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VC可阻抑ARDS

1994年笔者在【大剂量维生素C在危重病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中国急救医学1994,142期】一文中报告,大剂量VC在危重病中的应用有效的主要机理除抗自由基损伤外,还有阻抑微循环障碍。

3大剂量VC治疗重症肺炎可提高疗效

我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应用大剂量VC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以静点大剂量维生素丙为主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河北新医药1978,4期)及成人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大剂量维生素C静点提高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治愈率的初步观察,天津医药1078,12期)时,观察到这些患者和上年度同期患者比较病程缩短、治愈率提高。临床还观察到这些患者存在外周微循环障碍的改变,应用大剂量VC后,外周微循环改善的同时病情控制也更顺利,提示大剂量VC还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李向荣等报告大剂量维生素C对放射性肺炎的治疗效果。选取肺癌放疗后引起放射性肺炎234级患者50,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予常规口腔护理、吸氧、激素辅助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3级以上加用氨茶碱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3.0g/d静脉注射14d后比较治疗效果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涂建军等报告,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治疗小儿肺炎40,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刘丹等报告,小儿重症肺炎40例除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外,加用抗氧化剂人血白蛋白、维生素C治疗,效果理想。

周小程等报告,吉他霉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 C 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6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 32 例,均予以降温、吸氧、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吉他霉素+大剂量维生素 C,对照组予以吉他霉素治疗。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 (96. 88%)高于对照组 (81. 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6. 147P0. 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情况比较,观察组用力肺活量 (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呼气峰流速 (PEF),用力呼气 50%流速 (MEF50),最大中段呼气流速 (MMEF25-7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学炎症细胞因子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05)。观察组 IL-6TNF-αCRP 下降值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05)

4重症新冠肺炎不仅有大量自由基释放所致的细胞损伤,也有以肺为主的全身性微循环障碍,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适时、适量加用大剂量VC,定能助于救疗效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