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肌动学评定”和“蕾波推点”是提高作业疗法效果的重要基础

标签:
蕾波作业疗法姿势肌动学评定 |
分类: 小儿脑瘫 |
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简称OT)是应用有目的的作业活动,治疗以上肢为主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法,是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重要方面。对具体障碍及其病理生理环节的明确评定,是更好干预的基础。我们在治疗脑瘫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除上肢功能评定外,对主要由于肌痉挛等所致的上肢功能障碍,增加“姿势肌动学评定”可更好地指导干预。
基于痉挛型和伴有痉挛的混合型占脑瘫的绝大多数,因此脑瘫上肢功能障碍多为某组肌肉痉挛所致。对某组肌肉痉挛所致的异常,我们必须明确姿势运动异常是什么;痉挛肌群是那些,痉挛的程度及有无粘连、挛缩;拮抗肌是那些,拮抗肌有无力弱、瘫痪、萎缩;相关关节状况如何,有无松弛、粘连、半脱位,相关肌筋膜链、微循环、淋巴回流等状况如何。这一系列的评定称之为“姿势肌动学评定”。
肌动学(kinesiology )是研究人体运动机制,特别是肌肉运动机制的学问,有很多分支,我们将其用于肌痉挛所致异常的评定后,观察到用此可更有针对的指导临床干预。
对脑瘫孩子上肢的“姿势肌动学评定”,首先观察并摄像记录孩子安静和紧张时上肢的状态,然后在孩子放松的情况下用被动活动关节、触摸等方法进行如下上肢检查:肩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旋内、旋外;肘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腕屈伸、手握拳张开、拇指内收外展等。发现异常寻找主要痉挛肌可参看下图:




















对“姿势肌动学评定”明确的异常,先用“蕾波推点”干预后,再按上肢发育规律进行功能训练和作业活动。“蕾波推点”具体方法有推、点、拨、拉、动。临床观察到,以“姿势肌动学评定”和“蕾波推点”为基础的OT效果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