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脑瘫孩子的康复方法有效较好

标签:
康复方法选择脑瘫 |
分类: 小儿脑瘫 |
目前脑瘫孩子康复的方法较多,家长选择了一种方法后,观察这种方法对孩子是否有效?这个方法是否是较好?主要应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①
脑瘫是以姿势运动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有效干预姿势异常的方法,常常即刻就能看到到异常减轻,甚至短时间异常消失,如脑瘫时的尖足、肌性足内翻、异常反射等。一种方法即刻有效是长远有效的基础,一般规律是,较好的方法一次干预后姿势异常等多能即刻减轻1小时左右,连续2-3周干预可观察到姿势异常等明显减轻,出生6个月前开始干预的脑瘫多数连续干预4个月左右异常可基本纠正,然后减量维持到功能完全正常。一种方法如谓必须完成几个疗程才能见到效果,即便到时见到了效果,也不一定是该法的作用,因为孩子正常发育也会有进步,家长的爱抚、关照也有治疗作用。
②
分析许多脑瘫孩子的精神、情绪障碍,主要原因不是脑损伤,而是对孩子有精神创伤的干预方法。不是让孩子害怕、哭闹的方法才有效,这些方法即便有效,造成了精神创伤也常常是弊大于利。目前有效的干预方法,完全可以让孩子在较好情绪下、与游戏结合的进行。
③
如过度牵拉、哭闹中干预易发生骨折、关节及软组织损伤等。分析一些脑瘫发生软组织粘连、关节松弛主要因素是干预中的损伤。
④
因为家庭干预是保障疗效的重要方面,即便在康复机构进行干预,也必须有家长的参与效果才最好。脑瘫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法干预,经济暂不富裕的家庭,完全可以学会方法在家干预。
⑤
家庭测试可参考“世纪蕾波婴幼儿脑发育8能区家庭简测表”。
附:世纪蕾波婴幼儿脑发育8能区家庭简测表
正常儿 (月龄) |
1.视 |
被测儿达到(月龄) |
2.听 |
被测儿达到(月龄) |
|||
36 |
能比较长短或大小 |
听懂日常用语 |
|||||
24 |
一页一页翻书 |
能回答一件常见物用途 |
|||||
18 |
认识照片中熟人 或认图≧3张 |
|
听懂10-25个词 |
|
|||
15 |
随翻书注视新图 |
听口令会指鼻/耳或其它 |
|||||
12 |
注视图片≧3秒 |
听懂2个词 |
|||||
9 |
方木对敲 |
听口令会欢迎/再见或其它 |
|||||
7 |
协调伸手够物 |
知道叫自己名子 |
|||||
5 |
拿一物注视另一物 |
玩具失落会找 |
|||||
3 |
对人脸消失有反应 |
找到声源 |
|||||
1 |
眼跟红球过中线 |
对格格声有定向反应 |
|||||
发育商% |
被测儿达到/正常儿 (月龄) |
被测儿达到/正常儿 (月龄) |
|||||
|
|||||||
正常儿 (月龄) |
3.大动作 |
被测儿达到(月龄) |
4.精细动作 |
被测儿达到(月龄) |
|||
36 |
走、跑自由交替 |
可穿过3个空心珠 |
|||||
24 |
双足跳离地面 |
可穿过1个空心珠 |
|||||
18 |
独走自如 |
双手同时拇食指捏起小珠 |
|
||||
15 |
独走≧10米 |
自发乱画 |
|||||
12 |
独站稳,领一手走稳 |
双手均可拇食指捏起小珠 |
|||||
9 |
膝手爬≧2米;扶双臂可走,姿势无著异常 |
一手可拇食指捏起小珠 |
|||||
7 |
可独坐,俯爬≧2米 |
拇它指捏起小珠 |
|||||
5 |
会翻身,轻拉腕坐起 |
可抓住近处小物 |
|||||
3 |
肘支撑控头好;有翻身倾向 |
可抓住放在手上的小物 |
|||||
1 |
自发运动正常 |
双手握持好,可引出牵拉反射 |
|||||
发育商% |
被测儿达到/正常儿 (月龄) |
被测儿达到/正常儿 (月龄) |
|||||
正常儿 (月龄) |
5.语言能力 |
被测儿达到(月龄) |
6 皮肤触觉 |
被测儿达到(月龄) |
|||
36 |
会说日常用语 |
无视觉参与按指令从袋中摸出二物之一 |
|||||
24 |
会说一句儿歌/短句 |
无视觉参与从袋中摸出小珠、方木、小海绵 |
|||||
18 |
会说词≧10个 |
|
无视觉参与从袋中摸出小珠、方木、小海绵 |
|
|||
15 |
会说词≧3个 |
无视觉参与从袋中摸出小珠 |
|||||
12 |
可主动叫亲人 |
无视觉参与从袋中摸出小珠 |
|||||
9 |
可模仿发音 |
□正常,□迟钝,□过敏 |
|||||
7 |
可发爸爸等音 |
□正常,□迟钝,□过敏 |
|||||
5 |
对人/物发音 |
□正常,□迟钝,□过敏 |
|||||
3 |
可发不同音 |
□正常,□迟钝,□过敏 |
|||||
1 |
哭声有力 |
□正常,□迟钝,□过敏 |
|||||
发育商% |
被测儿达到/正常儿 (月龄) |
被测儿达到/正常儿(月龄) |
|||||
|
|
|
|||||
|
|||||||
被测儿 月龄 |
7.前庭功能 |
8.情商 |
|||||
36 |
□好□中□差 |
弱项:□自我认识 □自我控制□自我激励 □认识他人□社会交往 |
|||||
24 |
□好□中□差 |
弱项:□自我认识 □自我控制□自我激励 □认识他人□社会交往 |
|||||
18 |
□好□中□差 |
弱项:□自我认识 □自我控制□自我激励 □认识他人□社会交往 |
|
||||
15 |
□好□中□差 |
弱项:□自我认识 □自我控制□自我激励 □认识他人□社会交往 |
|||||
12 |
□好□中□差 |
弱项:□自我认识 □自我控制□自我激励 □认识他人□社会交往 |
|||||
9 |
□好□中□差 |
||||||
7 |
□好□中□差 |
||||||
5 |
□好□中□差 |
||||||
3 |
□好□中□差 |
||||||
1 |
|||||||
注:
1.前6能区主要取自美国Doman等量表,略加修改。为小儿神经科及脑潜能专家编制,从脑的视、听、触3个主要输入途径及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3个主要输出部分测查,结果更便于指导临床。其中触觉测查有独到之处,有助于早期发现感统失调。早产儿月龄计算:出生3个月前按纠正月龄,出生4-6个月纠正一半,出生7个月以上不纠正。视听异常出生即应明确诊断。
2.婴幼儿前庭功能状况可用在充气大球上的反应,粗分为好、中、差。对较差的也主要用充气大球并结合游戏训练。
3.高情商是事业成功、人生美满的重要基础。一般情商高是在智能正常的基础上,但智商高不一定情商也高。情商也叫情感智商 ,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戈德曼提出时包括 5 个方面的内容 : (1) 自我认识 :当自己某种感情产生时 , 能正确感悟; (2) 自我控制 : 能把情绪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3) 自我激励 : 有进取精神,有目的地激发自己; (4) 认识他人:对他人情感敏感,尊重他人对事物的不同看法; (5) 社交能力:善于引导他人情绪,有较高的社交能力和技巧。
尽管婴幼儿情商尚无更实用的量表,但也可根据观察找出弱项。如1-2岁的孩子较高情商的表现有:对生人的微笑或招呼常回以微笑或友好目光;哭时安慰易止 , 刚哭过或仍在哭中还可听从家长指令;对别人的面部表情变化敏感,大人不高兴时会哄等。3岁孩子已可用“巧克力糖实验”测试自我控制、自我激励情商方面的水平:妈妈在孩子面前放一快巧克力糖或孩子爱吃的其他东西,说我出去1分钟,等我回来你还没吃,我就给你两块;妈妈按时回来,如果回来孩子真没吃,显示孩子情商较高,应表扬并给两块等。
应从婴儿期就开始培养高情商,3岁前是关键期,重点是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和把握情感,感知和理解他人情感,善于与别人交往、合作。家长应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和培养孩子有自信心、好奇心、独立性、专注力、规则感、适应性等。孩子情商的教育及家长自身的情商修养均应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