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点穴四作用

标签:
蕾波康复法脑瘫点穴 |
分类: 小儿脑瘫 |
“蕾波推点运动疗法”是蕾波康复法的重要内容,此法主要包括“推、点、拨、拉、动”5个方面内容。其中“点”是指点穴,点穴主要作用有四:
1
点压痉挛肌肌腱向肌肉移行部位的腱器官附近的穴位,可使痉挛缓解。
基于脑瘫常见的反射异常,虽然损伤或发育缺陷在脑、中间环节可能较复杂,但终末效应均是某组肌群的牵张反射亢进或/和与该肌群神经支配相关的皮肤反射区对触觉、叩击震动等刺激异常敏感,激发相关肌肉收缩、痉挛所致,点压相关肌群的腱器官附近的穴位均可使异常反射消失或明显减轻。如脑瘫尖足伴有踝阵挛时,点压悬钟透三阴交穴可使踝阵挛几分钟消退;巴氏征强阳性时点压可刺激到足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腱器官的解溪穴,1-2分钟可使之消退。徐动型脑瘫背部侧弯反射阳性时点压华佗夹脊穴也可让侧弯反射几分钟消退等。虽然消退仅持续1-3小时,但每日多次进行,一段时间后与脑瘫肌张力、姿势、运动其他三个方面异常同步逐渐被纠正。
悬钟穴位于外踝后与跟腱之间凹陷处上3寸;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后与跟腱之间凹陷处上3寸。
解溪穴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华佗夹脊穴自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共34个穴位。临床应用中我们把颈段和骶段夹脊处也列入夹脊穴范围。
2
增强肌力主要点压肌肉中部神经-肌肉接点附近的穴位。如点下巨虚穴增加胫前肌肌力。
下巨虚穴位于外膝眼下9寸,胫前肌中部。
3
点压某动作主导肌肉神经-肌肉接点附近的穴位,可激发该动作。如点压肩高处岗上肌中点的肩井穴激发臂控式翻身、促进俯爬前臂向前等。点压臀外上四分之一中点的环跳穴,翻身训练时激发腿控式翻身;俯爬训练时促进屈膝、屈髋、足蹬地的动作;扶持迈步训练时促进大腿前后肌群交替收缩等。
4 其他:点穴促视、听、智能、咀嚼等功能;点穴牵拉增加解痉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