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蕾波推顺按摩

(2013-07-10 07:42:29)
标签:

脑瘫

不随意运动

徐动型脑瘫

健康

分类: 小儿脑瘫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蕾波推顺按摩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主要特点是,姿势运动异常为不自主的动作所致,临床分为:

  • 手足徐动:主要表现为紧张时或欲主动运动时张嘴,手足、四肢、躯干和颈部难以控制的扭转。此型在不随意运动型中最多见,约占所有脑瘫的10-15%,主要病变部位在大脑深部的基底核锥体外系统,常上肢、头颈异常重于下肢,常伴有构音障碍,而智力多无明显异常。常见病因为胆红素脑病、重症缺氧性脑损伤、早产、低体重等。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蕾波推顺按摩

  • 肌张力不全:孩子常常没有维持正确姿势的能力、肌张力变化的幅度比较大,安静时常常处于瘫软状态,紧张时某些组肌肉张力就会立即迅速升高,出现不同的异常姿势,此点不同于肌张力低下型;每次紧张时增高肌张力的肌群可以不一样,此特点区别于痉挛型。
  • 舞蹈样动作:姿势运动异常主要表现为舞蹈形式或扭动形式的不自主动作。
  • 震颤:多由锥体外系及小脑损伤引起,临床上有两种类型:一是静止性震颤,多为粗大的节律性震颤,3-5次/秒,随意运动时可以被控制,多见于上肢与手部,;二是动作性震颤,多由小脑损伤所致,常随意动作时出现震颤。
  • 伴有不自主运动的混合型:过去一般认为,躯体运动神经传导通路包括中央前回发出管理随意运动的锥体系,大脑多处灰质发出经转接到达下运动神经元主要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肌群间运动的锥体外系。近年研究表明两者在形态、功能、临床表现等方面均难以截然分开,复杂的环路系统又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脑瘫临床类型也不是绝对的,临床以何为主即为那种类型,重症常常是混合型。因此家长不要过多关注孩子是那个类型,应了解的是孩子主要异常是那些?这些异常的主要干预方法是什么,任何类型的早期,现在都有较好的方法针对。

      既往我们对徐动等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或伴有不随意运动的混合型脑瘫主要治疗方法是,早期应用以交叉模式为主的方法,确实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交叉模式每次需要四个人操持,不仅家庭较难实施,康复机构应用也有难度。我们应用蕾波推顺按摩治疗脑瘫痉挛所致异常获得更好疗效后,观察到徐动等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应用此法也有更好疗效,只是操持方法稍有不同,现将目前应用方法简介如下:

1 头控不良干预

    头控不良是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早期重要表现,常常由头部姿势运动异常发展到全身的姿势运动异常,因此头控不良的干预是阻抑不随意运动的重要措施。

    控制头部的主要肌群主要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

  • 胸锁乳突肌:自乳突外侧面和枕骨上项线外侧1/2向下两个头分别至胸骨柄前表面锁骨头和锁骨前表面的内1/3。主要功能为稳定、旋转和弯曲头部和颈部。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蕾波推顺按摩

  • 斜方肌:上部自上项线、项韧带和颈1到颈5的棘突至锁骨外1/3;中部自第6颈椎到第3胸椎的棘突和韧带至肩胛骨肩峰和肩胛冈的上部;下部自4到12胸椎的棘突和韧带至肩胛嵴的内侧端。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蕾波推顺按摩


    主要治疗方法是对这些肌群进行推顺按摩及仰卧或坐位时,扶持头正位点压上述肌肉起止点,保持3-5分钟,如扶坐点压双风池穴。
  • 风池穴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及枕小神经分支,点压风池穴可有效刺激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腱器官和枕小神经。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蕾波推顺按摩

  • 腱器官(高尔基腱器官、腱梭、神经腱梭)在肌肉起止点肌肉与肌腱移行部,是接受牵拉、点压信息的敏感点。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蕾波推顺按摩

2 颈背肌张力过高的干预及躯干不随意运动的控制

    颈背肌张力过高与双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等牵张反射亢进有关。

  • 背阔肌:自5、6个胸椎和腰椎的棘突,骶骨上嵴中间和髂嵴外缘向上与大圆肌一起进入肱骨二头肌沟内侧缘。 大圆肌自肩胛骨下角和外侧缘下1/3至肱骨二头肌沟内侧缘。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蕾波推顺按摩

    对颈背肌张力过高和躯干不随意运动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对整个背部肌肉进行推顺按摩和脊柱两侧包括华佗夹脊穴在内的椎间隙旁点压。

  • 华佗夹脊穴有34个穴位自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是横突间韧带和肌肉起止点的腱器官部位,涉及的肌肉有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上下锯肌、骶棘肌和横突棘突间的短肌等核心肌群,每穴都有相应锥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分布。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蕾波推顺按摩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常常侧弯反射强阳性,临床观察到辅用耦合剂对背部推压或对华佗夹脊穴点压5-6分钟均可使侧弯反射消失、不随意运动减轻1个小时左右,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即刻有效是长远有效的基础,每天多次进行,多日后侧弯反射完全消失、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被控制。

3 肢体不随意运动的干预

    上肢不随意运动较为多见,与支配肩、肘、腕、指的肌群不协调有关。

    常见异常肌肉有:

  • 肱二头肌:长头自肩胛骨盂上粗隆、短头自肩胛骨喙突至桡骨粗隆并由肱二头肌腱膜连至前臂筋膜,主要功能是屈肘和后旋前臂。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蕾波推顺按摩

     
  •  肱三头肌:长头自肩胛骨外侧缘盂状窝下方的盂下结节、外侧头自肱骨大结节下方后外侧表面、内侧头自肱骨后表面至尺骨鹰嘴。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蕾波推顺按摩

  • 旋前圆肌:自肱骨内上髁和尺骨冠突至桡骨外侧面中部。主要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前臂旋内、辅助屈肘关节。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蕾波推顺按摩

  • 屈指肌、伸指肌等。
  •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蕾波推顺按摩

     主要治疗方法是点压异常肌群起止点腱器官或附近穴位的同时牵拉肢体在正常位置,保持2-3分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