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安全康复注意事项1


标签:
小儿脑瘫小儿安全康复脑瘫安全康复健康 |
分类: 小儿脑瘫 |
1 营造孩子在较好的情绪状态进行干预和训练。
2 贯彻引导式教育、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oriented training)、同步“纠-训-纠”等原则和方法。
引导式教育治疗脑损伤、脑瘫常常效果较好,是因为它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在专业人员主导下家长全程参与,它是渋及孩子身体、心智、情感的全人康复,是儿童特教与医学康复的有机结合。基于它的实施常通过人际互动,语言交流,在1岁内受到一定限制。但1岁内脑损伤、脑瘫也可以贯彻它的原则,如注意用亲切的目光与笑脸和孩子交流,用手势、动作、语言、唱歌引导等。
任务导向性训练是近年国内外都非常重视的原则,不仅临床证实优于传统方法,实验医学也证实了它的疗效,如任务导向性训练法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动物跑台训练,其机制可能是与增强脑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和GAP(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有关。
任务导向性训练是强调每一个具体训练项目都是有实用目的、反复强化、主动参与。如蕾波法的立位促通立板训练,目的是矫正下肢肌张力、姿势异常,增加下肢及核心肌群肌力,促进站立、迈步等,属任务导向性训练。如果想促进已到应站、该走年龄的重症脑瘫站、走,仅一味地卧位按揉、牵拉,往往不能达到目的,此时卧位按揉、牵拉属于任务导向不明确的训练。
“同步”是指在每天的安排中,均有纠正异常的措施和促进正常功能的方法。每个项目的具体安排是,先纠正异常,接着进行功能训练,训练后再进行一次异常的纠正。因为纠正异常的干预后接着进行功能训练,运动所激发的异常减轻,功能训练后再进行一次异常干预,可使功能训练激发异常的影响减到最小。除孩子睡眠、进食、短时的爱抚休息外,“纠-训-纠”反复进行。
3 明确家庭是脑瘫孩子治疗的主要场地,父母或其他家长可以成为自己孩子最好的治疗师。
4 早期诊断、早期开始、每天坚持治疗孩子容易欣喜地接受。
5 知道常见的危险状况是什么?那些项目危险性较大。
婴幼儿康复治疗中可见到的易发现的危险状况有:①骨折;②关节脱位;③软组织损伤;④癫痫发作、低钙喉痉挛持续;⑤较严重的情绪障碍等。易忽视的危险状况有:①软组织损伤后粘连、挛缩;②关节松弛半脱位、关节囊内出血粘连;③不利于异常纠正,如跪立、膝手四点跪,不利于大、小腿后侧肌肉痉挛纠正,还可促其挛缩;膝手四点跪还可促成腕关节变形或其他上臂损伤;肌张力高的头低位爬斜坡板不利于紧张性头偏斜、上肢肌张力高的纠正等。

9个月左髋关节脱位
具有危险性的项目有:①牵拉;②关节旋转动作;③手臂支撑;④俯卧大球手碰地;⑤肌张力高较著者爬头低位斜坡板;⑥较重的下压动作,如Vojta压迫诱发带激发翻身;⑦孩子哭闹时强行进行的一些项目,如交叉模式等。
6 蕾波法是小儿脑损伤、脑瘫安全、有效的康复方法。
蕾波法项目设计,不仅考虑到提高疗效,也全面注意安全。如将压迫诱发带激发翻身改为点穴促进翻身;取消关节旋转动作、跪立、跪走、膝手四点支撑、头低位爬斜坡板等项目;完成俯爬后如需促进膝手爬,通过爬过妈妈大腿或被子卷促成;俯卧大球前后滚动如需打开掌指,手是治疗师扶持下才碰地;对痉挛肌需要牵拉的均是轻缓进行,如对尖足足背屈牵拉仅到70度,近年“推、点”后牵拉力度就更小或已不需要牵拉等。
既往脑瘫儿合并髋关节异常的比例较高,如有学者报告3-12个月、13-24个月、25-36个月三组脑瘫儿合并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等异常的分别占40%、53%、46%。我们分析除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原因外, 先前康复适时、适量的足立位训练不够、牵拉过度、关节旋转等是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