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波法五特点2013

标签:
蕾波法蕾波康复法肌动学评定脑瘫早期干预脑瘫早期诊断 |
分类: 小儿脑瘫 |
蕾波法是吸取国内外各家方法精华、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小儿脑瘫早期诊断和干预的方法。
2006年蕾波法实施10年,总结蕾波法中康复方法的要点主要有:
①早期开始、按发育规律进行、强化功能训练,可使多数幼婴脑瘫康复到基本正常。
2013年是蕾波法继续实践、不断改进的第17年,小结此法与其他方法相比主要特点有:
1 多年实践证明,蕾波法推出的“婴儿脑损伤、脑瘫康复程序和方法”可有效阻抑婴儿脑瘫倾向及更好地对脑瘫进行干预。
2 点穴激发翻、爬、坐、站、走,可激发出主动成分更多的正确运动,因此大运动功能的建立也就更好。
3 对痉挛所致姿势运动异常的肌动学评定,使干预更有针对性。
肌动学(kinesiology)是研究人体运动机制,特别是肌肉运动机制的学问,近年有较大发展,并发展成多个分支,如发育肌动学、教育肌动学等。
由于肌动学是研究人体运动机制的学问,脑瘫是以运动障碍为主的疾病,因此脑瘫的分析及治疗必须增加以肌动学为基础的项目效果才更好。
既往脑瘫评定,多强调运动功能、肌力、肌张力、反射等方面,对脑瘫主要矛盾姿势运动异常的肌动学分析及有针对的防治有欠缺。如不重视对拮抗肌的有效干预,直接影响到痉挛的控制和正常功能的建立;不重视关节的解剖、生理、病理分析,不是设法促进关节更稳定,而是用了一些不利于关节稳定的方法,如小儿脑瘫时对髋、踝等关节进行旋转运动,加重了关节囊、固定关节韧带的松弛,该足立位持重训练时不进行有效训练,均可导致髋关节松弛促成脱位或半脱位,踝关节松弛造成站、走时足内翻、外翻等。
对小儿脑瘫痉挛所致异常的“推、点、拨、拉、动”的干预原则和方法,就是通过肌动学分析形成,在小儿脑瘫及成人瘫痪应用均获得更好疗效的事实也说明,以肌动学为基础进行评定及干预的重要。
对痉挛所致的每一个姿势运动异常的肌动学分析,都要明确主要痉挛肌在哪,痉挛肌有无粘连、挛缩及其部位、程度,拮抗肌有无瘫痪、萎缩,关节有无松弛、粘连等异常,软组织有无微循环障碍,姿势运动异常中有无精神及脑部异常模式的影响等。
我们初步设计的脑瘫姿势运动异常肌动学评定表中肌肉痉挛一栏,括弧外所列肌肉是最先检查的肌肉,括弧内是也应注意的肌肉。该表的应用方法是:
①首先观察并摄像记录自然状态下的姿势运动状况,初步分析主要异常所在及作为动态比较的资料。
②通过关节活动度检查肌张力,并注意关节活动度异常中有无肌肉粘连、挛缩、关节异常等因素。例如足背屈快角≥90度时,与慢角差≥20度,一般提示小腿后侧肌肉痉挛,未合并挛缩等异常;如与慢角差≦10度,提示有挛缩倾向;如与慢角差为0-5度,反映挛缩已较明显。
肢体关节活动度首先检查肩外展角、肘伸展角、髋内收角、膝腘窝角、足背屈角。5个角均有快、慢之分,快角主要检测肌肉的牵张反射、判断肌肉痉挛,慢角主要检测检测有无挛缩等。检查与痉挛肌相关的关节时,正常时的几个主要活动范围都要检测,如肩关节要检测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6个范围。
③触摸肌肉及软组织核实并检查肌肉痉挛、粘连、挛缩及拮抗肌有无萎缩等。触摸除在放松下进行外,还要在按关节活动范围,缓慢被动活动中触摸,并注意关节状况如有无关节韧带松弛、关节囊松弛、关节囊内粘连等。
我们把姿势、关节活动度、触摸称为检查肌肉痉挛等异常的三联征,如果均异常,肌肉痉挛等异常无疑。如果仅1-2个方面异常,在给予干预后1个月复查,如异常虽有减轻尚未消失,提示还是有异常,只是较轻未从三个方面均能查出;如果完全消失有两种可能,一是有效的干预使其完全控制,二是先前表现并非是由于肌肉痉挛等异常所致。
④点压拮抗肌上的敏感穴位,观察拮抗肌 反应及观察主动收缩拮抗肌的状况,判断拮抗肌有无瘫痪及其程度。如小腿后侧肌肉痉挛时用点压足三里穴及主动足背屈钩脚来判断。
分析临床效果较好的脑瘫,多数是及时进行了肌动学评定,并根据肌动学 评定进行了有效干预;疗效不理想的脑瘫,常常这方面有缺陷。
4 对痉挛所致异常的“推、点、拨、拉、动”原则及方法,使痉挛的治疗明显提高。
①“推”是用拨顺手法辅用耦合剂或在盆浴中推压痉挛肌和拮抗肌。
②“点”是点压痉挛肌功能上对应的拮抗肌上的敏感穴位或叩击拮抗肌。
③“拨”是无创的以手指代刀剥离粘连等。
④“拉”是牵拉痉挛肌群。
⑤“动”是用引导式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引导正确的主动运动。
5 实践证明“婴儿脑瘫早期诊断神经运动检查15项”有助于脑瘫早期发现。
实践证明,我们设计并试用的“婴儿脑瘫早期诊断神经运动检查15项”有助于脑瘫早期发现。此法是应用近年对脑瘫定义的修正,即脑瘫时运动、姿势、肌张力、反射四个方面的异常,运动不是落后而是异常。突出自发姿势运动异常的观察及用变换体位的方法引出姿势运动异常。肌张力检查中增加了肩外展角及肘伸展角及每个角均有快、慢之分。
15项因不是全面检查婴儿神经运动的方法,判断是否有脑瘫倾向或脑瘫后,还应补充其他检查,如视、听、几个主要能区的发育商等。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是Amiel-Tison推出、鲍秀兰教授引进并修改的全面检测婴儿神经运动状况的方法,是婴儿神经运动检查的基础。本15项是52项的一个分支,目的是帮助临床医师在较短的诊查时间内抓住重点早期认出脑瘫,并便于指导制定干预方案。15项中的姿势运动检查7项,也有助于非医务人员家长在家中能早期认出脑瘫倾向或脑瘫。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们小结已有的特点,目的是为了明确特点,继续巩固和完善,并根据临床需要,学习、探讨、增加新的特点,要让我们诊治脑瘫等疾病的水平不断提高,要让我们的爱融入脑损伤、脑瘫孩子家长的爱,共同塑造孩子的幸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