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尖足要重视点推拉钩的治疗

标签:
脑瘫脑瘫尖足肌痉挛治疗点揉/推拉动尖足治疗 |
分类: 小儿脑瘫 |
脑瘫孩子的早期康复,全面干预是基础。全面干预是指要注意到孩子认知能力提高、健康人格培养及运动康复三个大方面;就运动而言又应兼顾到大运动、精细运动和口腔运动等。
分析30例2岁前以尖足等下肢障碍为主的脑瘫,进行2-3个月全面干预后,认知能力提高、健康人格培养方面仍欠缺较多的2例;精细运动和口腔运动相差较大的2例;尖足等异常明显减轻,甚至基本控制的13例;尖足等异常控制不好的13例。
统计影响疗效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效果好的均是在全面干预基础上,运动康复能按发育规律以该阶段重点为主,完成重点任务后才用少量时间补前面的课。2岁前各年龄段的重点是:① 0-3个月:视、听障碍纠正,婴儿抚触体操、头控训练、拇指内收纠正等。②4-6个月:完成翻身训练,开始手功能及坐位训练。③7-9个月:完成独坐训练,开始俯爬、扶站及口腔运动训练。④10-12个月:完成爬行、独站训练,开始协助行走训练。⑤13-24个月:完成独走训练,弥补精细及口腔运动等不足。
按发育规律引导正确的主动运动,除要应用引导式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外,还必须及时、有效阻抑肌痉挛等所致的异常。如下肢肌痉挛未及时纠正,不仅阻碍站、走,也影响到坐、爬和翻身的训练效果。
效果好的孩子,在纠正肌痉挛所致的异常上均是有效地贯彻了“点、揉/推、拉、动”的原则和方法,即①点压痉挛肌功能上对应的拮抗肌上的敏感穴位;②轻缓按揉或辅用耦合剂推压痉挛肌群;③牵拉痉挛肌群;④用引导式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引导能牵拉痉挛肌群及其他功能性的主动运动。针对尖足或尖足倾向,均是落实了,觉醒时每1小时进行1-2次“点、揉/推、拉、钩”的干预。具体方法是:①点压足三里穴,2-3秒/次;②轻缓按揉跟腱、小腿后侧肌群及腘窝部肌腱,1-2分钟/次;③向下牵拉根骨,足背屈保持30-60秒/次;④听懂话后引导主动足背屈钩脚的动作;⑤洗澡或药浴时,在水中推压跟腱、小腿后侧肌群及腘窝部肌腱;⑥较著尖足:3-6次轻缓按揉改为用耦合剂推压。⑦伴有肌性足内翻的点压阳陵泉穴,觉醒时每1小时1-2次,2-3秒/次或出现内翻时即点压。
对尖足的“点、揉/推、拉、钩”的干预原则、方法和量,是多年实践的总结,不是随便编的顺口溜。效果好的13例中,2例孩子觉醒时“点、揉/推、拉”每小时进行了4次。因为还要进行许多其他项目训练,每小时4次也不推荐,但每小时进行一次5分钟的“点、揉/推、拉、钩”不但必须,也是可行的,可穿插在孩子训练或嬉戏游戏中进行。尖足等异常在2-3个月干预后控制不好的13例,由于各种原因“点、揉/推、拉、钩”的计划没能落实,最多的每天只进行5次。
告诫脑瘫孩子家长,脑瘫康复要注意全面干预和重点突出兼顾。实践证明,对肌痉挛所致的异常的“点、揉/推、拉、动”干预,在孩子觉醒时每小时进行1-2次,效果才最好,因此这个项目必须以家庭进行为主。这个方法不但非医务人员的家长能够学会、也可以运用地很好。家长的参与是脑瘫孩子获得更好疗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