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骨气
(2010-07-11 22:20:34)
标签:
骨气穷人大老爷阿q陶渊明文化 |
分类: 管理书籍 |
如果连创造条件都做不到了,富人实在流不出汗,还有个最简单的办法,到桑拿房,一蒸,再顽固的毛孔都得松开,再干瘪的身体都会立马湿透。
这就达到目的了!所以桑拿房成了富人云集的场所。出汗本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有出汗的地方就有最原始的快乐,桑拿是把多种原始快乐结合在一起了,结合得很好。最原始的也是最现代的。
穷人没钱吃补品,身体却不见得比富人差,很多时候要归功于出汗。富人出汗需要折腾,折腾不出来还很是不爽,就有点像床上的情形。穷人出汗则是自然而然,一累,就出来了,如果旁边很多人伺候,他反倒麻烦了。
从这种角度说,出汗是穷人的福分。
穷人的骨气
穷人有骨气,常常以陶渊明自居,不为五斗米折腰,可是他就忘了,陶渊明是有几亩薄田的,说不上大富大贵,但至少衣食无忧,方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几杯小酒,享一份清闲。这可不是什么忍辱负重,而是神仙日子。
神仙日子是只有神仙才能消受的,穷人只觉得受罪,对陶令就充满了同情。想想看,县大老爷呀,放着县大老爷都不做了,何等的骨气!可是县大老爷等于狗屎,对陶渊明这种纵情山水的人来说,放弃一堆狗屎需要什么骨气呢!
穷人往往进行一些不切实际的类比,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穷人的问题不是为五斗米折腰,而是为一碗米折腰。少了一碗米,可能饿死人的!
穷人的骨气,有时带着自戕的味道,人在屋檐下,偏偏不低头,结果头破血流了不是?螳臂挡车,自取灭亡,关键是你灭亡以后,人家车还是照开,还有别的螳螂争先恐后往上爬,生怕抓不住机遇,生怕搭不上时代的快车--穷人的骨气何其可悲。
其实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哪能够比着箍箍买鸭蛋,一成不变?你看古代的大将,枪林箭雨中横冲直撞,眼睛都不眨一眨,你不能不说他是真英雄。就算一时战败,被人生擒,押进大帐,怒目圆睁,哪有一个怕字!座上的主公就顿生爱慕之心,喝退士兵,走下来亲自为他松绑。英雄的骨头也就软了,一番省时度势,当下就弃暗投明--后来果真立下了功业。
不管骨头再硬,都是有关节的,有关节就不怕打不通。所以说世上无难事,一切都可以摆平。
但这个打通关节的理论对穷人并不适合,倒不是说穷人的骨头没有关节,而是看人家要不要去打。打关节还是挺麻烦的,要有轻重缓急,要有方式方法,你若不是个人物,他费那事干吗!所以穷人的硬骨头精神最容易得到成全。
能被押进大帐去见主公的,都有着起码的级别,骨气才有载入史册的可能。人一穷,骨气也就不值钱了,你自己听起来铮铮有声,别人只当是破罐子破摔。
人活脸,树活皮,富人有脸面,穷人有骨气。很多时候,骨气是穷人的精神支柱,穷人在骨气中自我陶醉。
想起阿Q,都快要砍头了,还一路高唱"手执钢鞭将你打",眼睛却是在人群里拼命找着吴妈,那骨气多少有些作秀的成分,但不等于没有真情实感。阿Q的问题是没有找到组织,结果既没有得到革命党的肯定,也没有得到吴妈的芳心,只是感动了自己而已。
有的人凭着骨气成了英雄,有的人一身骨气却一无所有。就像同样是效忠,有的人是"忠诚",被请进祠堂供奉,有的却只是"愚忠",遭人嘲笑同情--穷人多半是后者。
骨气也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不只需要补钙,还得补脑才行。
穷人的贪婪
近年出了不少贪官,刑是判了,但还没有了结,为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媒体又兴致勃勃挖起了思想根源。这一挖,真还让人大吃一惊,原来贪官竟是苦孩子出身,根正苗红,长大怎么成了反面教材?
穷人不禁冒出冷汗。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穷人是在这样的教导下长大的。恶劣的环境,注定了穷人一辈子都在斗争,能够出人头地的,都可以算是硬汉。
然而,穷人心里实在压抑了太多的东西,就像沉默的弹簧,一旦松手,反弹的力量爆发出来,也是相当可怕的。
人的勤俭廉洁,很多时候也不是觉悟的表现。穷人的贪婪,就像一颗储存的种子,一旦浇灌,也会膨胀,直至发芽开花,而且生命力特强。
佛祖释迦牟尼修行之前是个王子,以一国之尊,他完全可以纵情享乐。然而他却放弃了,到野外苦修,整整六年,终于开悟。
他体验过了,才可能认识到物质世界的肤浅和短暂,从而选择更加深沉持久的精神生活。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是基础,如果物质的欢乐还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方式,它就会成为人的基本需求,成为一种强烈的诱惑。
要超越物质,首先得拥有物质。这一点对穷人来说,显然更难。
穷人的野蛮
常常有一些孩子,捉了小生命来玩。将蜻蜓的尾巴扯掉,扔上天空,看它还能不能飞;用草茎穿过蚂蚱的肚子,为的是便于携带;一脚将蜗牛踩成烂泥,在那一声脆响中得到无穷快乐;或者把老鼠浇上汽油,看它拖着火光四处乱窜……
孩子总被我们赞为天真烂漫,"天真"就是人类的原始状态,是本性未泯的表现,但是客观去想,这本性中实在包含了太多的残忍和野蛮,也被稀里糊涂列进了赞美之列。我们可以不怪孩子,因为孩子还没有接受教化,他不懂事。而成人,如果还不懂事,就只有后果自负了。
这就达到目的了!所以桑拿房成了富人云集的场所。出汗本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有出汗的地方就有最原始的快乐,桑拿是把多种原始快乐结合在一起了,结合得很好。最原始的也是最现代的。
穷人没钱吃补品,身体却不见得比富人差,很多时候要归功于出汗。富人出汗需要折腾,折腾不出来还很是不爽,就有点像床上的情形。穷人出汗则是自然而然,一累,就出来了,如果旁边很多人伺候,他反倒麻烦了。
从这种角度说,出汗是穷人的福分。
穷人的骨气
穷人有骨气,常常以陶渊明自居,不为五斗米折腰,可是他就忘了,陶渊明是有几亩薄田的,说不上大富大贵,但至少衣食无忧,方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几杯小酒,享一份清闲。这可不是什么忍辱负重,而是神仙日子。
神仙日子是只有神仙才能消受的,穷人只觉得受罪,对陶令就充满了同情。想想看,县大老爷呀,放着县大老爷都不做了,何等的骨气!可是县大老爷等于狗屎,对陶渊明这种纵情山水的人来说,放弃一堆狗屎需要什么骨气呢!
穷人往往进行一些不切实际的类比,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穷人的问题不是为五斗米折腰,而是为一碗米折腰。少了一碗米,可能饿死人的!
穷人的骨气,有时带着自戕的味道,人在屋檐下,偏偏不低头,结果头破血流了不是?螳臂挡车,自取灭亡,关键是你灭亡以后,人家车还是照开,还有别的螳螂争先恐后往上爬,生怕抓不住机遇,生怕搭不上时代的快车--穷人的骨气何其可悲。
其实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哪能够比着箍箍买鸭蛋,一成不变?你看古代的大将,枪林箭雨中横冲直撞,眼睛都不眨一眨,你不能不说他是真英雄。就算一时战败,被人生擒,押进大帐,怒目圆睁,哪有一个怕字!座上的主公就顿生爱慕之心,喝退士兵,走下来亲自为他松绑。英雄的骨头也就软了,一番省时度势,当下就弃暗投明--后来果真立下了功业。
不管骨头再硬,都是有关节的,有关节就不怕打不通。所以说世上无难事,一切都可以摆平。
但这个打通关节的理论对穷人并不适合,倒不是说穷人的骨头没有关节,而是看人家要不要去打。打关节还是挺麻烦的,要有轻重缓急,要有方式方法,你若不是个人物,他费那事干吗!所以穷人的硬骨头精神最容易得到成全。
能被押进大帐去见主公的,都有着起码的级别,骨气才有载入史册的可能。人一穷,骨气也就不值钱了,你自己听起来铮铮有声,别人只当是破罐子破摔。
人活脸,树活皮,富人有脸面,穷人有骨气。很多时候,骨气是穷人的精神支柱,穷人在骨气中自我陶醉。
想起阿Q,都快要砍头了,还一路高唱"手执钢鞭将你打",眼睛却是在人群里拼命找着吴妈,那骨气多少有些作秀的成分,但不等于没有真情实感。阿Q的问题是没有找到组织,结果既没有得到革命党的肯定,也没有得到吴妈的芳心,只是感动了自己而已。
有的人凭着骨气成了英雄,有的人一身骨气却一无所有。就像同样是效忠,有的人是"忠诚",被请进祠堂供奉,有的却只是"愚忠",遭人嘲笑同情--穷人多半是后者。
骨气也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不只需要补钙,还得补脑才行。
穷人的贪婪
近年出了不少贪官,刑是判了,但还没有了结,为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媒体又兴致勃勃挖起了思想根源。这一挖,真还让人大吃一惊,原来贪官竟是苦孩子出身,根正苗红,长大怎么成了反面教材?
穷人不禁冒出冷汗。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穷人是在这样的教导下长大的。恶劣的环境,注定了穷人一辈子都在斗争,能够出人头地的,都可以算是硬汉。
然而,穷人心里实在压抑了太多的东西,就像沉默的弹簧,一旦松手,反弹的力量爆发出来,也是相当可怕的。
人的勤俭廉洁,很多时候也不是觉悟的表现。穷人的贪婪,就像一颗储存的种子,一旦浇灌,也会膨胀,直至发芽开花,而且生命力特强。
佛祖释迦牟尼修行之前是个王子,以一国之尊,他完全可以纵情享乐。然而他却放弃了,到野外苦修,整整六年,终于开悟。
他体验过了,才可能认识到物质世界的肤浅和短暂,从而选择更加深沉持久的精神生活。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是基础,如果物质的欢乐还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方式,它就会成为人的基本需求,成为一种强烈的诱惑。
要超越物质,首先得拥有物质。这一点对穷人来说,显然更难。
穷人的野蛮
常常有一些孩子,捉了小生命来玩。将蜻蜓的尾巴扯掉,扔上天空,看它还能不能飞;用草茎穿过蚂蚱的肚子,为的是便于携带;一脚将蜗牛踩成烂泥,在那一声脆响中得到无穷快乐;或者把老鼠浇上汽油,看它拖着火光四处乱窜……
孩子总被我们赞为天真烂漫,"天真"就是人类的原始状态,是本性未泯的表现,但是客观去想,这本性中实在包含了太多的残忍和野蛮,也被稀里糊涂列进了赞美之列。我们可以不怪孩子,因为孩子还没有接受教化,他不懂事。而成人,如果还不懂事,就只有后果自负了。
本文由江阴人才网http://jiangyin.zgrcjyw.com编辑部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