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命运的分岔跑位
(2010-08-17 11:17:41)
标签:
娱乐 |
分类: 影评 |
《罗拉快跑》改观了我们对德国电影的一些看法。很少见到如此明亮鲜活、如此动感、有着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德国电影。即使看过电影很久之后我们对具体情节已有些模糊,但那动感十足的“奔跑”仍旧在记忆中跃跃欲出。一头红发的罗拉为了爱情的三次奔跑,应该是近些年来世界影坛予人深刻印象的影像之一。
《罗拉快跑》是一部关于时间的电影,自然也有爱情(异曲同工的还有《大话西游》)。片头的话外音说:“人类也许是这个星球最神秘的生物,一个充满疑团的奥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我们要到哪儿去?我们怎么知道我们认为自己知道的那些事物?为什么我们完全相信任何事物?数不尽的没有答案的疑问,即使有答案又会衍生出另一个疑问,下一个答案又衍生出下一个问题。但最终是否与原来是同一答案,同一问题?球是圆的,游戏只有90分钟,其他一切均属理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是线性的,过去的不会再回来,失掉的不会复得。《罗拉快跑》的时间却是分岔的小径,罗拉奔跑了三次,第一次结局是自己被警察走火的枪击中。于是时间又回到了开头,罗拉开始了第二次奔跑,但很不幸,男友曼尼意外撞车身亡。时间的小径重新来过,罗拉第三次奔跑,还好,这次两人均安然无恙,不仅追回了丢失的十万马克,还赢了十万马克。
人类生活在缓慢的、线性的时间流程中,岁岁年年,销蚀着自己的青春、理想,可能还有爱情等等。日常的庸常化使得人们着迷于探索另外一种时间的可能性,于是有了“时间隧道”等可使时间倒流重新来过的各种幻想。(影片中引用了英国现代诗人艾略特的话:“我们不可以放弃进行探索,探索的终极将是开始的出发点——就让我们开始重新认识它吧。”)在《罗拉快跑》中,命运的多种可能性用红发女孩罗拉的韵律十足的奔跑来表现,为了爱情,本来冷漠的时间似乎也被不折不挠的精神所扭转,它多给了罗拉两次机会,让红发女孩在大楼、街巷之间顽强地奔跑了三次。每一次仅仅是细节上有些许变化,却导致了三个迥异的结果。很有意思的是,罗拉的三次奔跑的路上,每一次遇见的都是相同的一些人,但却因为细微的变化,如蝴蝶效应般,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命运的多种可能性可把玩之。
《罗拉快跑》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也颇有意味地看到影片中男性力量缺失的尴尬。与动感、健康、充满活力的罗拉相比,男友曼尼的形象未免显得孱弱无力,他更多的时候是在焦躁地等待罗拉的救援,连抽出手枪抢劫银行的行动也看不出男性的力量,而是一种犹疑的虚弱。
将FLASH、漫画、游戏、MTV等多种表现手法融入到电影叙事之中,算得上是《罗拉快跑》的引领时尚之举,当然也是对电影语言的一个小的贡献。这些时尚的表现手法并不是强扭的瓜,它们奇特地与罗拉的那一头红发和动感的奔跑融合无间,达成一种默契。(对FLASH的运用,后来的《杀死比尔》,还有韩国的《青涩恋爱》等,从罗拉这里学到不少,做得也是很好看的。)
《罗拉快跑》形式上令人耳目一新,但其打动我们的并不仅仅是形式,而更大程度上是它触及了观影者心灵中一些最柔软的东西。用导演汤姆·蒂克威(Tom Tykwer)的话说,就是:“我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像罗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