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蝴蝶爱情的虎头与蛇尾

(2010-07-22 20:29:46)
标签:

文化

 

 

知道戏逍堂的名字久矣,听闻其演出多为爆笑喜剧,没想到第一次现场观看的却是怀旧剧《李小红》,一个导演自称为写给七零后的小剧场话剧。剧场很小,眼看着演员汗涔涔地跑上跑下,观众也很快地投入到这一场怀旧中。尽管这一以蝴蝶为关键词的爱情有如许尴尬与不幸,但经过岁月的淘洗,或许已加上了金色的滤镜,留给我们的是一个过去的梦。

《李小红》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主人公李小红是生于70年代,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女孩子,为人仗义、打抱不平;她的同学孙峰暗恋李小红,可始终不敢表白。终于机会来了,在一次校外小流氓和李小红的冲突中,孙峰以“自残”的方式——将板砖拍向自己——解围,李小红接受了他。孙峰知道李小红喜欢蝴蝶,独自去了西山,想要抓几只美丽的蝴蝶给心爱的女孩儿,却失足落崖。消息传来,李小红悲痛不已,蝴蝶爱情的印记自此烙在她的心间……

这部戏最具感染力的是对李小红们中学时代懵懂岁月的出色描绘,开场先声夺人,舞台上并无声息,观众后面却突然响起喧嚷叫骂声(如果不明所以的话还真以为哪儿出事儿了),一群着80年代典型草绿色上衣的学生拉拉扯扯地冲上台来,在争执中,以生猛劲头用板砖向一倒霉蛋儿脑门拍下……剧情生猛,演员们的表演亦是生猛无比,想来排练时对那个时代学生生活的还原尽了最大的力。还有语言,也就是在小剧场可以容下,尺度已放到了最大的限度,粗口不断,更有少数“坏”学生离开某些词就不能说话,可算是一景。舞台上的勃勃生气、青春荷尔蒙的躁动营造了一个“场”,观众甘愿进入、感受那一去不返的年代。

小剧场的一个好处就是舞台与观众席的近距离,这部戏里的青春少年躁动不安,更是满台、满场跑,简直耐不得空间的约束。导演的调度已是很灵活,但如果根据剧情,再适当增加一些与观众的互动,或许效果会更好。演员们的落力表演,几乎可以把经历那个时代的观众带入到一个迷失之境。不仅是语言,到位的形体表演亦展现了这些年轻演员的功力,更是丰富了舞台上的信息量。

不过这部戏虽然有个精彩的“虎头”,却未能持之以恒保持下去,到后半截的社会戏,将前面攒下的劲头尽泄无遗,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个“蛇尾”。这自然要归咎于剧本,编剧自陈创作这部话剧是“让生于那个年代的人能够真正缅怀一下自己逝去的青春”,这其中追溯过往的梦的成分未免多了一些。因之,戏的前半段学校段落应有亲历参与其中,自然生猛而鲜活;后半段离开学校后的社会戏,如果我料想不错的话,为编剧想当然向壁虚构,认为顺着蝴蝶爱情的线索“应当”如此发展,无限巧合也在所不惜。可惜,此“梦想”虽表面感人,却陷入了俗套的情节剧模式,乏力而苍白,与前面的勃勃生气不可同日而语,直似当腰截断一般。两截的感觉如此鲜明,前段只需呈现就足够迷人,后截虽卖力煽情仍嫌刻意。

其实,这其中的原因从主创的创作思路即可看出:“希望这部话剧能够让观众看了之后痛快地哭和痛快地笑。”痛快地哭与笑自然可为剧场带来充分的气氛,不过这种情绪只能浮在表面,难以深入进去。对艺术的追求恐不应该仅仅限于感动而已,意味的蕴藉或许能够给过去的梦带来更迷人的色彩。有时候,创作时“收”着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生活的逻辑与艺术的逻辑并不是矛盾的。我想,小剧场虽小,但艺术的野心大些却无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