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翻拍,不只是为原版作品刷层新漆

(2010-07-17 13:47:01)
标签:

娱乐

  

影视作品的翻拍,源于原创力的匮乏。原创力的问题兹体事大,暂且不表,只说翻拍。近期吵吵声音最大的电影翻拍是《倩女幽魂》,叶伟信找来古天乐、余少群、刘亦菲,以徐克版《倩女幽魂》为蓝本,再起炉灶,显然是想做一个新世纪的时尚版。有老版珠玉在前,新班子敢于逆势而上,未必是有野心超越之,商业上的算盘恐怕是打得很精的,因为关注度的存在省了许多广告费,老版观众的好奇心让票房蚀本的可能性也不大。不过我希望这算盘也打到作品本身上来,即使不奢求超越徐克版,但也不要仅仅是换掉个外观的瓶子就完事了。

翻拍,自然并非为原版作品刷上层新漆就可以交工了,对内核的重新诠释才是关键。这又可以用徐克版《倩女幽魂》为例子,因为事实上这一版亦为翻拍,来源于李翰祥1960年的《倩女幽魂》。李翰祥讲究历史实感,细节一丝不苟,美术、服装造型与内涵配合的严丝合缝,深具中国古代文化神韵。而徐克虽借来李翰祥创作的不少桥段,但格调完全改变了,由厚重变为了飘逸,历史的实感变为莫分时代、以古喻今,徐克作为创作者的确做到了“著我之色”,如此的翻拍几乎被今天的我们认做是原创了。

能被观者反认作是原创自然好,不过未免可遇不可求,比如连马丁·西科塞斯这样的人物出手也未必讨好。港片《无间道》被老马拿去拍成《无间风云》,原来的黑帮浪漫色调一变而为穷街陋巷里的残酷争斗,平心而论拍得不错,可无奈中国观众就是不买帐,连带着也对当年奥斯卡的品味怀疑起来,这样抄来的片子也能获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老美啥子口味么,是不是光顾还老马的情了。这就是翻拍的尴尬一面,有关注度的同时也必须接受严苛的审视,能讨过好去可大不容易。

其实,如徐克、马丁·西科塞斯,其创作态度是严谨的,即使是翻拍亦不肯拾人牙慧,总要注入自己的理念,而反观另外一些翻拍,似乎摆明了不思进取、捞一把就走。“三笑”的故事显然极受影视剧的欢迎,版本众多,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树大招风,招来翻拍也是自然,仅今年就有两部,郭德刚的《三笑》和李力持的《唐伯虎点秋香2之四大才子》,我觉得前者有实力入围本年度最烂影片候选名单了,其东拉西扯、自以为是的姿态让人作呕;而后者大量索引原版的桥段,虽乔装改扮,终耐这种硬胳肢人的手法实在令观众难以下咽。如此这般的翻拍,显然是认为将原版作品刷层新漆就能拿出来卖钱了,颇有蔑视大众智商之嫌。

不思进取、自得其乐的翻拍有之,而态度比较中肯的翻拍亦有之,比如为了致敬。李小龙的《精武门》出来之后,风靡了几代影迷,而成长为电影人的影迷亦有了致敬的资本。周星驰肯定是最大牌的超级李小龙迷,不仅在其许多电影里有致敬之举,对《精武门》也进行了“翻拍”,如《喜剧之王》中舞台版的山寨《精武门》,虽然表演稚拙、无厘头,好歹过过演李小龙的瘾;《新精武门》更是一次周星驰式的翻拍,既然没那么厉害的身手,就来一个搞笑版,笑则笑矣,却饱含着对偶像的敬意。后来陈嘉上和李连杰合作了《精武英雄》,进行了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翻拍,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几可与原版成为双峰。有意思的是,甄子丹版的精武门故事即将在国庆档期上映,似乎这个题材已成为动作明星的一个心结?

翻拍的形态各异,既然不再追究源头是否为创作力枯竭,那就寄希望于主创人员创作态度的认真与扎实吧。既为翻拍,依样画葫芦显然笨拙之极,没有什么出路,而投机取巧、拾人牙慧的结果恐怕也是“金酸莓”在前面候着呢。致敬多为面对经典,如朝向日光,或为灿烂光芒遮蔽,或自身也放出光来;更有一种情况比较蹊跷,其致敬对象为自己的作品,说为复制也好,升级补充也好,往往失之毫厘,无法再现昔日荣光,如已完成的《枪王之王》(尔冬升),未完成的《龙门飞甲》(徐克)。其实,翻拍的正道是创新,既不做原版的灶下婢,亦不为轻佻地戏弄,以时代的精神诠释出新的境界,如此,即使面对苛刻的审视,亦不会泛出愧色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