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澳门——海天一色、和谐共融(二)
标签:
西望洋山 |
分类: 旅游 |
澳门港务局大楼是澳门现存唯一融合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公共建筑,建成于1874年,原为驻澳印度摩尔士兵的营房。建筑主体采用砖石结构,通过伊斯兰式尖拱券柱回廊与穆斯林穹顶设计展现阿拉伯建筑美学,黄白相间的外立面与地中海元素形成独特景观。该建筑历经船政厅、水警稽查队等职能变迁,现作为澳门海事及水务局办公场所延续海事管理职能,其建筑外观已成为澳门世界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望洋山,俗称“主教山”,坐落山顶的西望洋圣堂为昔日天主教澳门教区的主教府邸。

山顶的西望洋圣堂(亦称“主教山小堂”或“海崖圣母小堂”)建于1622年,为昔日天主教澳门教区的主教府邸,盖有哥德式教堂尖顶,被评定为“具建筑艺术价值之建筑物”并收录于《澳门文物名录》。

教堂内景。

西望洋山,俗称“主教山”,坐落山顶的西望洋圣堂为昔日天主教澳门教区的主教府邸。

山顶的西望洋圣堂(亦称“主教山小堂”或“海崖圣母小堂”)建于1622年,为昔日天主教澳门教区的主教府邸,盖有哥德式教堂尖顶,被评定为“具建筑艺术价值之建筑物”并收录于《澳门文物名录》。

教堂内景。

堂前筑有高台,置放大理石雕刻的圣母像,圣母双手合十,貌甚慈祥,面临大海。平台下有一路德圣母岩洞,中开拱门,内立圣母像,象征古时圣母在法国路德城内当众显灵的情景。下方则有一路德圣母岩洞,象征古时圣母在法国路德城内当众显灵的情景。

山下的南湾湖、西湾湖和沙洲上的澳门旅游塔。2019年澳门新八景评选出炉,这里被冠以情景兼备的四字名:西山望洋。不远处就是连接澳门本岛和离岛(氹仔、路环)的四座大桥——澳氹大桥、友谊大桥和西湾大桥、澳门大桥,分别建造于1970年、1990年和2002年、2024年,其车道数分别为2、4和10条、8条。

南亚风格别墅。西望洋山早已是澳门本地的高级住宅区之一。

主教山下来后就来到亚婆井前地。在粤语里“亚”和“阿”同音,传说明朝时一位阿婆在此地筑水池,贮藏山泉,方便居民饮用汲取,水池就被称为“阿婆井”,后演变为“亚婆井”,山脚北面的小广场也就因此而得名。这里以前是澳门主要的水源,又因靠近内港,也是葡萄牙人在澳门的最早聚居地之一。澳门的民谣曾说:“喝了亚婆井水,忘不掉澳门;要么在澳门成家,要么远别重来”。可见亚婆井对本地葡人有极重要的意义。今天亚婆井一带仍然保留有许多葡人的民居,依山势而建,明显保留有南欧风格。
前一篇:再遇澳门——海天一色、和谐共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