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陕西——汉长安未央宫!

标签:
未央宫椒房殿金屋藏娇前殿西安门丝绸之路裤带面 |
分类: 旅游 |

第二天在地铁6号线二期钟楼站看到的考古挖掘出的元清时期古井。在地铁10号线泾渭半岛站还可以看到西安首座地铁博物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接着我们又来到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多年不见这里变化很大。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成为汉宫的代名词。未央宫是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一个朝代的理政之地和禁苑,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

天禄阁遗址北距北宫墙60米,东距连接北司马门的汉代南北路35米。天禄阁是一座高台建筑,其规模略小于石渠阁。天禄阁为汉宫御用藏书典籍和开展学术活动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
西汉初年,长安作为统治阶级的国都开始设计修建时,丞相萧何就在未央宫中主持修建了天禄阁。秦末散佚的图书后都藏于天禄阁与石渠阁。后来司马迁就是参考这些书,写成了五十多万字的不朽巨著《史记》。
西汉的著名学者杨雄、刘向、刘歆等都曾在天禄阁校对书籍。我国目录学之祖《别录》,也是刘向在天禄阁编撰的。现建筑前还有为纪念刘向而立的石像。

现存建筑原为天禄阁小学。

这里还是“民国时期保护机构旧址”。

空空如也。再往前就是石渠阁,之所以叫石渠阁,是因为建筑特点得名,在阁周围以磨制石块筑成渠,渠中导入水围绕阁四周,对于防火防盗十分有利。

接着来到金屋藏娇的椒房殿遗址,遗址位于前殿以北360米,可谓真正的“后宫”。椒房殿南部为正殿,其夯土台基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50余米、南北宽30余米,面积约1500平方米。台基周施回廊,廊道地面铺砖,廊道外为散水。正殿坐北朝南,殿址南有二阙址,二者东西相距23.5米,反映出这组宫殿建筑的规格非常高

椒房殿是中国古代传统宫殿建筑,在西汉都城长安城内,属未央宫建筑群,是皇后所居之所。之所以命名为椒房殿是因为宫殿的墙壁上使用花椒树的花朵所制成的粉末进行粉刷。颜色呈粉色,具有芳香的味道且可以保护木质结构的宫殿,有防蛀虫的效果。

张嫣、窦漪房、陈阿娇、卫子夫、许平君等曾居住在未央宫的椒房殿。此处出土的文物有素面方砖、圆形纹方砖、空心砖、筒瓦和板瓦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发现了5条神秘的地下通道,至于功用有说是外戚干政使用,有说是转运皇后女眷门生活垃圾所用,也有人说是逃生密道,莫如一是,不过巷道已回填,我们也只能想象一下了。

前殿前的130号和131号遗址。

前面为48号遗址。都只有个编号,也没啥介绍,不得不说是遗址公园的一大缺憾,至少观赏性就差了很多。未央宫宫内的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阳殿、柏梁台、天禄阁、石渠阁等,共40余座,个人感觉还是要有些介绍,如果能像大明宫一样加点模型或者AR虚拟场景复原就更好了!
空中看就比较明显,“汉风起兮城,长安未央宫”,取自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前殿复原图。

前殿是未央宫的主体建筑,位于宫城中央,是形制最高,规模最庞大的建筑,在台基之上发掘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墓葬,说明前殿台基在新石器时代已存在。前殿正门居南,门内是广阔的庭院,庭院以北则是前殿之上的三大殿。大朝正殿是中间台面上的大殿。前殿基址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00米,北高南低,北部最高处高出今地面15米。基址由南向北可分三个低、中、高的台面。

柱基犹存。

回望椒房殿。

不远处是少府遗址(未央宫第四号建筑遗址)在建筑遗址正中的位置,就有先后两排体量巨大的柱基石,这就是此建筑的主体—南北殿堂。其中南殿堂面阔7间,进深2间,前为广场;北殿堂面阔5间,进深2间,后为庭院。在南北两殿的东西两侧都有众多的附属建筑,其中包括大小不等的房屋、水池、水井、仓储室等,南部的似乎与公务有关,北部的与生活起居密切。整个建筑主次分明,主要建筑居中、居前。“少府”是汉代的一所官府的官职,主要是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位于未央宫前殿遗址西北430米处。东西长109.9米、南北宽59米。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建筑为南、北二殿,是大型殿堂建筑。

远处为中央官署遗址。遗址以南6.3米有一条汉代横贯未央宫内的东西大路。中央官署遗址周围置墙垣,形成了一座封闭性大院落。院落平面长方形,东西长134.7米,南北宽65.5米,面积8822.85平方米。四面围墙内外均置壁柱,而且内外对称分布,这使墙体更为坚固,除了东墙,西、南、北墙之外均置廊。

未央宫西南部有一片低洼地,是当年的沧池所在地。沧池位于西宫墙以东700米,南邻南宫墙。考古勘查沧池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400米,总面积196000平方米。沧池水由城外泬水从章城门引入,入宫后称“明渠”。明渠故道已基本勘探清楚:渠水由西向东注入沧池,然后又从沧池北部由南向北流出,经前殿、椒房殿和天禄阁西边,向北流出未央宫。

20号遗址-南宫门遗址,南宫门是宫墙上的门。未央宫宫城平面近方形,四周筑宫墙,墙宽8到10米,东西墙长2150米,南北墙长2250米,周长8800米,面积5平方公里,约占都城面积的七分之一。未央宫四面各辟有一座宫门,称“司马门”或“公车司马门”,守卫宫门的官员称“公车司马令”或“公车令”。东司马门外有驰道,诸侯朝谒天子、皇帝出入宫城均用此门。文武百官则由北司马门进出皇宫。东、北二司马门外还修筑有高大的阙楼。除了四座正门外,还有若干座“掖门”,如建于北司马门之西的作室门,是宫廷作室中各类工匠出入皇宫的门道。
南宫门遗址2013年做了发掘,形制和规模在地面上做了展示。南宫门只有一个门道,宽3米多,这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但它是两重门,两重门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间可以驻守士兵,这就更增加了它的防御性。南宫门连接了宫内的一条南北向主干道,向北可通北宫门。东宫门和西宫门则各连了一条东西向道路。所以未央宫内主要是一条南北干道、两条东西干道。两条东西干道把未央宫分成了三个区域,即北区、中区和南区。中部由前殿和椒房殿构成中心宫殿区,北区是百官衙署所在,南区是皇家园林,有大型人工湖沧池。

正面看南宫门和宫墙遗址。

门道柱础。

这就是未央宫的正门-西安门,这是城墙上的门,汉长安城城墙一周长度为25.7公里,每面3座城门,共12座城门,每座城门均为3个门道。12座城门中,未央宫南边的西安门、西边的章城门,长乐宫南边的覆盎门、东边的霸城门,门道之间隔墙宽14米,城门面阔约52米,建筑雄伟壮观,和城内大街没有相连。其他8座跟城内大街相连的城门,门道之间隔墙宽4米,城门面宽约32米。在12座城门中,西安门是最重要的一座城门,因为它是南边的城门且正对皇宫未央宫,所以也建得最为雄伟。从三个门道清晰可见,中门道是皇帝专用的驰道,发掘时发现中门道地面非常平整,基本上没有使用过的痕迹;其他两侧门道的路面坑洼不平,明显经常被使用。考古发现东门道东侧城墙里面建有一排小房子,应该是住着守城门的士兵。东门道下面埋有大型砖砌的排水涵洞。门道两侧成排的汉代柱础石和门道地坪,通过玻璃视窗还可以看到(上图可以看到)。宋代以前城墙一般都是用土一层层夯起来的,汉代城墙夯筑质量很好,历经2000多年风雨,地面还保存了将近10米高。

丝绸之路最早起点、真正起点就是从汉长安城南城墙西侧的西安门外开始的,所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标志就设在这里。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公园内有自行车、游览观光车和高尔夫小车可以租用或搭乘,自行车收费为双人每小时40元,四人50元每小时,电瓶游览观光车每人30元,但这个是定点停,坐满人才走不是很方便,最方便就是高尔夫自驾车每小时收费150元,但速度超慢,只有每小时5公里,说是容易出事,偌大的公园有点残啊!

感觉来玩的人不是太多,打车问当地人只知道有汉城湖景区,不知道未央宫,近十年了还是这样,知名度不高跟这里的游览体验一很大关系,前面说过偌大公园走路骑车肯定不现实,观光车人不多更是等不起,高尔夫龟速行驶,除非钱多不然伤不起啊!还有每个遗址前只有寥寥几笔介绍,多数甚至没有,进景区也没有个导航介绍,观感比起大明宫差了许多,而园内可以往的东西很少,只有《汉宫纪》等很少的沉浸式主题体验项目,还要收费,免费的更是没有,如果这些不改善的话,估计过些年还是这样,《史记·高祖本纪》:“萧丞相营作未央宮,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悦。相信有一天未央宫能真正像大明宫一样以其壮丽威严带领我们一起领略这大汉雄风!

biáng biáng面新民路总店,在这里吃过午饭后就要离开西安!

biangbiang面是陕西关中汉族传统风味面食,又名裤带面,特指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通常手工拉成长宽厚的面条。由上等面粉精制而成,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调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猪油即成。吃着面条劲道,酸辣鲜香,利湿暖胃。

离开西安!此行感触良多,有许多人喜欢拿西安与洛阳比较,也就是以陕西和河南做对比,个人感觉从旅游观光上来说,河南文化历史底蕴更浓厚些,毕竟从夏开始到宋时间跨度比较长,文化留存也较多,但可惜的是因古代战乱饥荒,河南文化遗址破坏严重,再加上经济发展缓慢,底子薄,保护差,有许多东西只有个外形,内在的东西很多都不复存在,以古代墓葬为例,河南十墓九空,能完整保留下来的少之又少,能发掘的东西不多,而文化遗迹也是这样,这也是至今夏朝还不能证明的原因所在。而陕西因为地处关内,战乱影响不大,再加上历代保护还不错,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好,对古代文物维护力度加大,可以发掘和看到的东西就很多,而且因为历代建都时王朝都属鼎盛时期,知名度高,影响大,所建宫室和陵墓规模大,自然留存丰厚,给人的观感就好了许多,从这些来看陕西相对要好于河南,至于游览项目和现代式的沉浸体验来说,两边都差不多,只是近年洛阳在这方面发力稍大,可能体验项目来说,洛阳要稍强些,但从《长安十二时辰》、《长安三万里》上映后西安又后来居上,所以不可比较,喜欢的朋友不妨两边都去下!
后一篇:广州印象——沙面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