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而论,电影还是不错的。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男乒屡败欧洲劲敌瑞典男团,连续三届世乒赛与男团冠军无缘,1991年千叶世乒赛,中国男团跌至新低点,排名第7跌入谷底。在罗马任教的戴敏佳(邓超)临危受命回到国内,并许诺:“两年,不需要十年,也不是过渡,我相信我们两年后能夺回斯韦思林杯。”马上他放开手脚,选拔了白民和(许魏洲)、龚枫(蔡宜达)、黄昭(段博文)、侯卓翔(丁冠森)、董帅(孙浠伦)等选手通过不断训练,提升技战术。
经过艰苦的训练,新组建的国家队参加92年韩国釜山邀请赛,战胜韩国队拿到冠军。为了迎战对手,黄昭和董帅分别到德国和瑞典加入俱乐部打职业联赛。在1993年哥德堡世乒赛上白民和旧伤复发,黄昭临阵发挥失常,到手的冠军丢了。为了重拾信心,戴敏佳再次出征,在95年天津第43届世乒赛上,他们绝地反击终于战胜瑞典队,重夺斯韦思林杯。
电影真实还原了当年国家乒乓球队的困境和努力,在技术细节上,每个演员对应的国手都拿出了自己的绝活,这让电影的整体效果提升了不少。戴敏佳的原型就是带领中国男乓走出低谷重新夺回斯韦思林杯的重要人物蔡振华。而片中的男乒五虎就是出战1995年天津世乒赛的马文革、王涛、丁松、刘国梁和孔令辉。许魏洲饰演的白民和,其原型是马文革,电影以白民和的肩伤做切口,从戴敏佳担心他的伤开始,到他刻意隐瞒伤病,再到带伤上阵。龚枫的原型是丁松,是一个很厉害的削球手,有“乒乓球”魔术师的称号,
戴敏佳好几年都不让龚枫出战,直到把他培养成一个可攻可守的绝世高手。黄昭的原型是王涛,王涛是个左撇子,在天津世乒赛上打败了瑞典名将佩尔松,一雪中国乒乓屈辱史。片中两个最年轻的队员,从青年队一路走来的冠军,其原型是刘国梁和孔令辉。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他们俩是比较熟悉的。1995年天津世乒赛上,年仅19岁的小将刘国梁击败了瓦尔德内尔和萨姆索诺夫,宣布了中国乒乓王朝建立。
这些都刻画的惟妙惟肖,再加上孙俪饰演的戴敏佳妻子王盈,那份表情和方言对白都让电影变得有趣许多,还有谭希和饰演的米主任(原型为徐寅生)将领导的站位摆了出来。电影中所有的击球动作都是实拍,没有用特效,慢镜头升格将关键比赛的紧张展现无疑。电影之所以票房不佳,个人觉得主要还是宣发和题材的问题。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以至于改名又赶不上档期,不得已错过了最佳宣发期,后面又因为没有相关方面的支持,弄得主旋律主题都搭不上,想卖座就更难了。再说电影题材本来就不怎么吸引人,人们看惯了大球,小球又只愿看真实的比赛,而电影偏偏聚焦于比赛,对队员的感情生活和球队奋力拼搏的故事渲染的不多,不够感人。另外影片放大了球队的一些违纪的事这也成了电影的一个忌讳,可惜了这部激动人心的作品。真如影片中戴教练所说,我们的国家队员每天六点十分起床,六点半开始投入训练,瑞典人在悠闲地吃早餐时,我们在练;瑞典人在轻松地喝下午茶时,我们在练;瑞典人去度假去滑雪去享受生活,我们都在练。他们如果练了一千次,那我们一定会练到一万次。但愿这样的努力不会白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