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十不惑》第十一章   悬崖撒手  自肯承担

(2014-07-05 12:06:16)
标签:

育儿

教育

四十不惑

文化

职场领导必修课

分类: 自师堂高端服务
《四十不惑》第十一章   悬崖撒手  自肯承担


 
何谓悬崖撒手?
       望文生义,悬崖,即崇山峻岭,险要峭壁之巅。
      悬崖撒手,以一般人的想法,如果身处悬崖,既无立足点,又得放开着手处,必然粉身碎骨,死路一条。

悬崖能撒手吗?

 
2010年在上海浦东源深体育馆的一个培训现场,我目睹了一个国际名师,在百人课堂上做个案失败:
 
大概的案情是:新婚不久,案主便怀了孩子,临产时小夫妻去医院顺利产下孩子。不料,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突发肺炎,大约第五天,孩子不治身亡。
这样一件事,不要说父母,搁谁,心里都会有一段极度悲伤的时候。遗憾的是:
案主,即孩子的妈妈,悲伤之中,百分百认定是孩子的爸爸和医生的极度不负责任,才导致了孩子的死亡。于是她立誓:必须要让孩子的爸爸和医生得到应有的惩罚:要么她亲自杀死他们,要么让法律处死他们。
带着这样的信念,可以想象:案主与孩子的爸爸,案主与医生到底发生了多少纠葛。
更令人心痛的是:1年左右,老公实在忍无可忍,离开了她。
历经6年的“修整”,她重新嫁人,生子。按说:她完全可以重新开始她的幸福生活,然而:
当她去到国际名师的课堂时,她已经又是一个6岁男孩子的妈妈,她的障碍在:孩子只有跟着她,她才放心,6年来,孩子就没有离开过她的视线。如今孩子6岁了,已经失去了上幼儿园的机会,接下来,又面临上小学的选择,她仍然不放心除她以外的任何人,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求助名师。
在培训现场,在名师跟前,只听见她一直喃喃自语一句话:对孩子安全的事,我不相信任何人,我不相信……
无奈,课堂上,本个案时间到,名师宣布:案主不肯撒手,我无能为力,本个案,以失败告终!

请问:悬崖能撒手吗?

2013年,我在江苏吴江的禅堂上做助教。禅堂上的学员都是企业家身份。有一天因课程需要,禅师询问企业家们:目前人生最大的困境是什么,一位学员站起来淡定地告诉大家:
我目前的困惑是:我已经为我的后事做好了一切准备,今天来这里只是怀着一线希望,然后作最后的了断。
……(全场惊骇)
此时,只听禅师淡淡地说:那你的困惑是?
该学员依然淡定地说:我的困惑是,不知道我该去该留?希望通过这几天的课程,给自己一个了断。
禅师回答:好,请坐。
事后,禅师只是关照我们:对此人,背后关注就行了,不用任何直接的语言与行为去“搅动”他。
在禅堂上,禅师依旧往日的嘻笑怒骂风格,不见任何特别的“搅动”;
……
几天之后,课程结束前,我们要求每个人用一句话发表感言,这位学员依然淡定地告诉大家:
原来以为死很难,我为此已经准备了一年;在禅师的嘻笑怒骂中,我明白,生死就在一念间!现在,我选择活!
众人掌声!
至此,所有人,其实都不知道他的内心发生过什么样的事,只除了他本人。
——
面对生死,在禅堂,禅师没有任何的怜惜与劝戒,只是沿袭自己惯常的嘻笑怒骂风格;
当事人,一念之间,悬崖撒手!绝处逢生!

 
在此,说这两个我亲眼所见的案例,我没有要去比较国际名师和禅师,谁好谁不好的意图,我只是想说:
这两个个案,似乎也应证了这样一句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回到第一个个案,作为旁观者,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说:
求求妈妈,悬崖撒手,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让孩子上学吧!
(也不知道,后来这位妈妈怎么样了?我现在写这段文字时,还双臂发麻。)

何谓悬崖撒手?
【百度词典】悬崖撒手,①比喻人至绝境,只能另作选择,义无反顾。②指在紧急关头,放下一切。

悬崖撒手也是一句禅语,其全文是:悬崖撒手,自肯承担;绝后再苏,欺君不得。大意是说:即便我们命悬一线,只有敢于撒手,敢于将性命交付出去,大死一番,大胆放下一切的伤痛,一切的坚守,一切的执着,敢于承担一切后果:或死、或生、或残,大死之后,生命才会真正地苏醒,才能彻底地活回来!无论死活,我们也许可以骗过所有的人,唯独骗不了自己,真正的苏醒只在一念间!

回到现实生活中,人到中年,一切爱恨情仇、一切的得失成败,人生所有的伤、痛、苦、悲,莫不都“悬于一念”:
工作厌了、倦了,你执着于“厌”、执着于“倦”的那一念到底是什么?
工作是一直不加薪让你厌倦?还是一直不升职、或者工作一直没有新鲜事令你厌倦?是放下“厌倦”难?还是执着“厌倦”更难?你需要“悬崖撒手”的那一念到底是什么?
—— 请,别急着回答,也别急着接受回答,除非你深度静心过,你真正触碰到了令你“厌倦”的一念!

是主动离职难?还是接受“逼宫”更难?是放弃收入、放弃名头难?还是接受现实调令更难?那个真正令你有“悬崖感”的一念到底是什么?
—— 请,别急着回答,也别急着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除非你深度净心过,除非你面对面与那个“难”对话过!

中年创业难?还是做自由职业更难?你是难在资金来源上?核心团队的忠诚度上?你个人所具备的独门绝技的竞争力上?还是另有隐情?那个真正令你有“悬崖感”的一念到底是什么?
—— 请,别急着回答,即便你与无数的人对话过也无用,除非你深度静心过,除非你与那个“难”深度沟通过!

 
创业容易,守业难。看着“如日中天”的事业,是独自坚守难,还是接受收购资本,部分转型更难?那个真正令你有“悬崖感”的一念到底是什么?那个“难”到底是难在面子?还是难在企业的发展上?
—— 请,别急着回答,即便你有无数的管理顾问,除非你深度地与自己对话过,否则,“悬崖不会撒手”!

……

中考、高考临近,你焦着于孩子的考试表现与考试结果,你不知道:你是放下焦着难?还是断续焦着更难?
就好像是:你不知道你是站在悬崖难?还是悬崖撒手更难?虽然“悬崖撒手”只是一念间的选择,但是没有深度静心过,面对选择,你依然无法淡定。

话再说明白一点,以孩子中考高考为例:如果你为孩子考试的事纠结、纠心、睡不着觉,在逻辑上,很多人会劝你:考试在过程,无论中考高考,如果前面的三年三个月三周三天,都很顺利,结果只是水到渠成而已;或者前面三年三月三周三天都不顺,其实孩子考试的结果,大势已定;还有一种更有哲理的说法:即便考试结果不理想,也只是对孩子前面的人生作了小结而已,孩子来日方长,何必一定要纠结于孩子中考高考的结果呢?
所以在考试期间,父母也好,孩子也好,大可放下心来,顺其自然最好!

听过此话后,几人可以坦然面对?或者说,理都懂,就是放不下?就是悬崖撒手难!

下面一则禅宗故事,可能表达得更清楚:
杭州太守白居易,有一天去西湖游玩,遇到鸟窠禅师,于是向禅师请教:佛法的大意是什么?
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听后,哈哈大笑,说:这么简单?三岁小孩都知道!还要你说?
禅师说:是啊!三岁孩童都会说,可是八十老叟行不得!
白居易马上醒悟:是啊!三岁小孩都明白,可有几人能做到啊!

所以,在事业抉择、工作定位、孩子教育、婚姻经营、生命意义拷问等等问题上,四十不惑的根本,不止是一念上的“悬崖撒手”,更重要的是行为上的“自肯承担”!或者用禅宗的说法是:悟后起修,证得菩提!知行才会合一。

对于如何证得菩提?《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似乎“止于至善”既是定、静、安、虑、得的起点,也是终点。

何谓“止于至善”?
王阳明说:“至善”为“性”,即本性。“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传习录上。语录一》),或者用王阳明的四句教(即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用来表述自己思想精华的四句话),即: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四句教的本意是说:人,天生的本心、本性是无善无恶的,如刚出生的孩子,清纯无染;善恶之分源于人的念头,知善知恶是源于人心底的良知,也有人称天地良心,而做人的根本就在于:为善去恶。

何谓善恶?我以为,最根本的善恶在:凡益于生命之心之行,皆为善心善行;凡毁损生命之心之行,皆为恶心恶行。在家庭、在职场,在社会、在各种人际交往中莫不如此。我以为:凡仅于人之生命有益,而损自己生命者,是为过度糟践自己;凡于自己生命有益,而损人之生命者,是为过度自私。二者均不是真正的善,均不可取。凡以利己之心利人,以及利人之心惜己者,皆为善心善行,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共赢多赢

简单地说:以爱人之心,珍惜自己!用爱己之心服务他人,且,绝对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准则;
即凡希望别人做的事,自己先做到;
凡自己做不到的事,不强人所难;
凡不希望别人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
以心践行,以行践心!知行合一。

综上所述,总结一句话就是:
”悬崖撒手,自肯承担”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就是:真修实证!止于至善!知行合一!

文章开头的案例中:
案例一:孩子6岁了,妈妈做些什么,才是利己、利孩子、利家庭、利社会的呢?
止于至善,止于多赢,真修实证,“悬崖撒手,自肯承担”才会成为可能;
具体说来,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妈妈也不可能成为孩子一辈子的护身符。每个人从他一出生起就有自己的自性,就有自己生老病死的生命轨迹,与此同时,他长到一定的年龄,就必须在父母的监护下,透过学校、透过各种社会化机构,让自己渐渐融入社会,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对父母来说,从孩子出生到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能自食其力的独立个体,父母才算是真正对孩子负责的表现。否则,只是将孩子生下来,或者过度放任,或者过度保护,都是过份自私的表现。当然,相信,这些理,案例一的案主都听说过,只是她因为6、7年前的一个重大生命事故,让其执着于一念,不肯撒手,结果害了自己和孩子。

在此,我特别提到这个个案不是说,我有什么奇招,可以解救案主,解铃还需系铃人,自己不撒手,旁人也只能见人兴叹了。我想表达的是:平时我们需要多静下来,多参一些“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去哪”这样的话头,何为善?何为恶?自己内在通透了,还有什么放不下,又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否则,糊涂一生,害人害己!

案例二:身为企业家,或者身为企业高管,无论事业企业人生多么艰难,是死是活,企业家到底做些什么,才是利己、利企业、利家庭、利社会的呢?
止于至善,止于多赢,真修实证,“悬崖撒手,自肯承担”才会成为可能;
具体说来,企业的问题其实就是企业家的问题,或者企业家与高管们共同的问题,企业家和高管们到底是将企业定位为百年基业,还是说只想做成一个赚钱的机器?相信但凡遇见“四十不惑”人的核心纠结点还是在“良知与生意”之间,孰重谁轻的问题。我以为一旦我们能从“悬崖撒手,自肯承担”的角度去参悟人生的烦恼,一旦我们真正参明白了“我是谁,我来自哪,我要去哪”这些最根本的生命命题后,我想企业也好,个人也罢,我们还会为今天明天赚多赚少,明年后年市场该如何走“抓狂”吗?
悟透对方的道、悟透你客户的道、悟透你投资人的道、悟透你团队的道,无论市场、政策风云如何变换,脚下一定条条是大道。
 

至于人到中年,可能会面临的人生挑战:工作倦怠、职场“逼宫”、创业守业、及至天灾祸、家庭破裂等等重大人生问题与烦恼,
凡追求《四十不惑》,秉承“止于至善,止于多赢,真修实证”的精神,“悬崖撒手,自肯承担”才会成为可能!
也就是说:问题处即答案处,烦恼处菩提处,死处即生处,悬崖撒手处,回头重生处! 

无论如何,“悬崖撒手,自肯承担”是一个极度个人、私人的问题,非自己不会到“悬崖”,非自己悟和修不会“悬崖撒手”!
生命本身也是一路且行且修的过程!

让生命健康成长,是人世间一切善的源头!糟践生命是人世间一切恶之首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