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师堂
自师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75
  • 关注人气:1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透:情绪 、生理、 心理的相互影响

(2011-09-02 11:19:09)
标签:

情绪

生理

心理

压抑

生气

自师

你是谁

健康

分类: 精彩文摘
2011年9月2日
 
权威文摘
 
  心理因素能够对机体生理活动产生影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心理生物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影响、表现及产生机制做了研究与阐述。

  1.沃尔夫的心理应激理论美国的沃尔夫(H.G.Wolff)是心理生物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他经过30多年的实验室以及临床观察和研究,观察情绪因素对胃的运动、张力、黏膜血管舒缩和分泌的影响,发现在情绪愉快时,黏膜血管充盈,分泌增加;在愤怒、仇恨时,黏膜充血,分泌增加;而在忧郁、自责时,黏膜苍白,分泌减少,运动也受到抑制。他认为这些生理和病理变化是心身疾病结构性改变的前驱。他支持不同的心理刺激能激发全身性非特异性心理应激反应的理论。

  沃尔夫以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去研究心理因素和情绪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并以数据形式表示研究中所观察到的变化,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证实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可靠性。所以他开创的心理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成为研究心身疾病的主要方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后来他还提出情绪对生理活动的作用还受制于遗传性器官罹患性和个性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2.别赫切列夫的反射学理论别赫切列夫于1885年在喀山建立俄国第一个心理生理学实验室,十月革命前就针对主观心理学提出“客观心理学”思想。他认为不仅应把心理理解为主观的东西,而且还要理解为客观的东西,理解为脑的物质过程。个人的精神生活可成为主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涉及其他人的情况,我们只能研究其在外界作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内部过程的外部表现。这种外部表现就是反射,他把人的有意识的行为视为反射作用的总和,主张要用严格的客观方法记录外部反应。

  3.巴甫洛夫的情绪理论巴甫洛夫认为,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包括人的一切智慧、行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他把条件反射视为机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要素,主张采用条件反射这一客观的实验方法来科学地研究主观心理现象,强调一切主观活动都是由客观外界所决定的,坚持机体与环境、心理与生理、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

  情绪理论是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一方面把情绪和“本能”并提,认为情绪激动乃是在皮质控制力减弱条件下极其复杂的非条件反射的优势和紊乱。另一方面把情绪与大脑皮质神经活动的动力定型的建立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动力定型的建立、建立的完成、定型的维持和破坏,就在主观上构成我们各种积极和消极的情感。他认为在习惯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失业或亲人死亡、心理恐慌和信仰粉碎、个体所体验到的沮丧的情感,其生理基础就是旧的动力定型受到破坏,新的定型又难以建立起来。人的环境以及因它而产生的某种变化对他所具有的意义愈大,情感体验就愈深刻,由此而产生的暂时性神经联系系统的改造便引起了兴奋过程。

  4.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学说美国著名生理学家坎农通过实验证明:情绪不能用生理变化的感觉来解释,他认为控制情绪的是中枢神经而非周围神经系统。坎农根据以下事实提出了情绪的丘脑学说:

  (1)切去大脑皮质(丘脑保留)的动物表现出过分的愤怒反应,丘脑切除,其反应消失。

  (2)丘脑单侧的伤害会增加来自身体该侧面的情绪成分。

  (3)在人类,影响丘脑一侧的肿瘤会影响单侧的情绪表现。

  (4)轻度的麻醉引起脑皮质对下级中枢控制的短暂减弱或疾病引起的永久损害,发出自由而时常持久的流泪与哭的表情。

  坎农认为当丘脑神经过程被激活起来时,情绪才附加到简单的感觉上,他认为丘脑是情绪的控制中心。他认为来自外界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被传送到丘脑,丘脑对其进行加工后传送到皮质产生情绪体验,同时丘脑又通过激活内脏和骨骼肌产生外围的一切生理变化。坎农的学说是1927年提出的,其中一部分工作由其弟子巴德(P.Bard)完成,故称“坎巴两氏情绪学说”。

  坎农在其情绪心理学说中还指出:强烈的情绪变化(恐惧、发怒等)会使动物产生“战斗或逃避”反应,该反应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髓质轴,引起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最终导致心血管系统活动的改变。如果不良情绪长期反复地出现,就会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病理改变。

  5.塞里的应激理论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提出了应激适应机制学说。认为当机体受任何一种应激刺激(包括物理性损伤、生理性侵害和精神上的创伤以及情绪上的干扰等)后都会使身体和精神面临过重负担,而此时往往又需迅速做出重大决策来应付这种危机,便引起机体内部的激素和生物化学的变化,体内环境的平衡变化和内脏机能变化,导致了应激状态的产生。在应激状态下,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一系列作用,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产生,使机体处于充分的动员状态,心率、血压、体温、肌肉紧张度、代谢水平等都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增加机体活动力量,以应付紧急情境。

  这一具有革命性的应激理论使人们认识到神经内分泌参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诸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脑卒中、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哮喘癌症等,这些目前都被划归为心身疾病一类。

  6.恩格尔的心理应激观点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提出,人对不同性质的心理应激所产生的生理反应主要分两大类:面临危险、威胁、愤怒、恐惧、焦虑时,主要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脑内上行激动系统活化,引起心血管反应,血压上升、血糖升高。他称之为“或逃或战反应”。而抑郁、悲观、无望感、失助感、孤独感,则主要通过副交感神经活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化而引起的胃肠道活动亢进、支气管痉挛、免疫力降低等反应,称为“保存-退缩反应”。“或逃或战反应”持续存在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而“保存-退缩反应”持续存在,往往是心脏猝死、溃疡病、癌症、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皮肤病的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