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建带回来的脸盆架

标签:
福建三明部队脸盆架清末搭脑 |
分类: 民间探宝 |
巨侃

藏友求鉴:十几年前我在部队的时候,在福建三明古玩市场淘得一件脸盆架,盆架面板上的雕工很多,很漂亮。我把它买回来后放在宿舍里,和战友们一起使用。盆架当时还很结实,一个大人踩上去一点问题都没有。后来调动离开福建时,为了能带上这件脸盆架,我和战友们拆卸了一个下午。由于支架都是卯榫结构拼接和木钉子嵌入的,我们很小心地敲打、分解成若干组件,然后用厚布包好,分装在大小不同的箱子里。这十几年来,我带着这些箱子随部队先后去山东、河南、宁夏、甘肃,现在终于在陕西宝鸡安家落户了!今天是我十几年来头一次将脸盆架配件重新组装起来。自己不专业,装得不太稳固,还好零件一个没落。请专家品鉴一下。
持宝人:庆昆
藏品名称:清末民初方形四腿脸盆架
品鉴人:宝鸡市收藏家协会文化艺术品鉴定委员会
专家点评:这是一件仿清中期方形四腿脸盆架,从木头漆色和肥皂盒设计来看,年代估计在清末至民初时期。清中期以前的脸盆架大多做得很精致,雕工也很繁华精美,清后期至民国时期,脸盆架一般以轻便、简单、实用为主,原大量的装饰性雕刻只剩下非常简单的几条线刻,主要以四腿、六腿多见。另外,清初期的脸盆架没有放肥皂的专用位置,脸盆也是平放置在像小桌面的平面板上,盆架的搭脑,没有演变为后期挂毛巾的位置。清后期至民国时期,有了明确放置脸盆的凹型架、放置肥皂的木盒槽,连主架形式也从纯装饰功能演变为挂毛巾的实用功能。整个脸盆架从原有繁华、厚重演变为实用为主。
这件架子规格长宽都是46厘米,高163厘米,高大厚重。肥皂盒的位置安放在面板的背面,从正面开的一个半圆洞口可以看见,这样便于手伸进去掏出肥皂。既然是仿清中期,面板形式还是很漂亮的!面板镶圆镜,上下共有8块精美的木雕花板,花板采用线雕、浅浮雕、高浮雕、镂空雕的技法,装饰采用矿彩加贴金处理。花板雕刻内容以人物故事、瑞兽、喜鹊和梅花为主,瑞兽的寓意就不说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以“喜鹊”代表“喜庆”,梅花的“梅”与“眉”谐音,又寓意“喜上眉梢”。其中正中花板的人物图,五个人,两男三女,作为主角的一名妇女怀抱婴儿,正和旁边一名摇着扇子、穿着像是有身份的男子说着什么,加上旁边侧听的一男子,其表情、神态无不细腻传神!当然最上方搭脑上的工也很漂亮,非常耐看。
脸盆架在过去是个非常实用而且必备的生活用具,人们梳洗清洁离不开它。现在物以稀为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藏起脸盆架。此脸盆架品相较好,工较满,图案色彩吉祥喜庆,显示出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民俗用品。
后一篇:为活人祈福的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