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三丰在金台观死而复生?

(2013-03-11 00:46:01)
标签:

金台观

张三丰永乐皇帝

粉丝

武当山

文化

分类: 寻找散落民间的老碑

寻找散落民间的老碑系列报道之十六

巨侃

张三丰在金台观死而复生?
张三丰在金台观死而复生?
张三丰在金台观死而复生?

年的正月初一,来宝鸡道教圣地金台观祈福的人络绎不绝。记者看到,人们在张三丰亲手栽植的 600年古树下留影,在刻印着张三丰瓜皮书手迹的石碣前驻足,还在碑头写着“张三丰遗迹记”的一通明代石碑前左右徘徊。可很少有人注意到,在三清殿左侧的一面砖墙上,还嵌着一块明代万历九年的老碑,上面的文字记载了张三丰在金台观死而复生的一段传奇经历。
  

                皇帝的一封求见信
 

   碑文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明永乐皇帝在 1417年,派人捎给张三丰的一封求见书;第二部分是明英宗在 1459年诏封张三丰通微显化真人的圣旨;第三部分记述张三丰相貌、生平、修行细节及去世情况。碑铭落款为万历九年( 1581年)推凤翔府事范宗镇撰文,知宝鸡县事蒲州樊一阳立。
  明成祖朱棣的这封求见书很有意思,上面说:
  “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致香奉书……朕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致香奉书虔请拱候……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怀敬……”落款是“永乐十五年三月十五日”。
  我们知道,朱棣是个凶悍异常、杀人煮人从不眨眼的暴君,但对于张三丰,不仅数次寻访邀请,还写了这封亲笔信,而且信中非常客气,自称“才质疏庸”,“拳拳仰慕”可以说已经是十分降尊纡贵,给了从未谋面的张三丰空前的礼敬。一个视他人生命如草芥的人为啥要这样做?因为他杀人太多,得到的皇位也是名不正言不顺,他一方面心虚,时刻担心有人害他,另一方面又想长生不老,永享人间富贵,所以当时声名远播的张三丰自然成了他屈尊求见之人。结果呢?张三丰依然没有奉诏前来,只是赋诗一首,让他的弟子转交朱棣。
  四处寻访不到张三丰的朱棣,带着无尽的遗憾,下旨让人先后费时七年,征夫三十余万,修建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十二亭和三十九座桥梁,这就是后来享誉天下的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据载,张三丰初临武当山时曾言,此山“日后必大兴”,果然言中。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崇道的皇帝不在少数,但皇帝专门为一名道士大兴土木,建造宫观,并塑像祀奉,派官员洒扫的事情,却也不多见。张三丰的魅力,可见一斑。
  

                 粉丝不止朱棣一个
  

    朱棣死了,张三丰还活着,到了明英宗朱祁镇上台时,张三丰快活到 200岁了!明英宗在天顺三年( 1459年)四月十三日降旨诏封张三丰通微显化真人,碑文中说: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闻仙风道骨得天地之真元,秘典灵文得阴阳之正气……顾长生之术诚超凡人,旷世一逢,奇踪罕见尔,真仙张三丰芳姿颖异,雅志孤高,存想专精,炼修坚定,得仙录之宝诀……是以名篆丹台,神游玄圃……”云云。
  文末有“兹特赠尔为通微显化真人,锡之诰命,以示褒崇”字句,加之石碑部分字句破损,让人颇费猜测。我们知道,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明清时,诰命发放的对象不同,叫法也不同。如五品官员本身受封称为“诰授”,封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生者称“诰封”,死者称“诰赠”。那么这时的张三丰到底还在不在世,换句话说,这个“通微显化真人”的名号,是在张三丰死后封的还是活着时封的?
  据《古今太极拳谱及源流阐秘》李师融先生的考证,三丰卒年应在明代天顺二年,即 1458年,其寿为 212岁,诸多资料也证实了张三丰的生卒考,确实是享年212岁,世所罕见。如果是这样,天顺三年三丰已死。而在本碑中,明英宗分明是对活人说话的口气,让人不解,这个问题还请方家指教。
  除了朱棣朱祁镇这些富二代、富 n代是张三丰的粉丝外,明朝的开国布衣皇帝朱元璋也对张三丰有兴趣,下诏让他入朝。但张三丰和道教的一些掌教大不一样,那些人听得皇帝下诏,马上就兴冲冲地入朝,比现在的网友见面劲头还大。但张三丰却不然,皇帝再三下诏,他硬是不去,足见很有个性。他活着时有皇帝粉丝追,死后还有皇帝粉丝封。继获授“通微显化真人”后,明宪宗追封他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
  

               在金台观曾经死而复生
  

     碑文第三部分记述张三丰相貌、生平、修行细节及去世情况。文中说,张三丰是辽阳人,是个身长七尺的“美髯公”,人很聪明,读书过目不忘,来宝鸡修炼成长生之术。洪武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忽然作诗唱颂死去,就在当地村民杨轨山等人埋葬他那天,他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死而复生后,他又去太和山(即今武当山)结庵修炼,在永乐年间返回宝鸡金台观。“天顺中,仙乐下迎异香七日,遂冲举。”冲举,旧时指道人飞升成仙之意,意思是大约在明天顺年中期,张三丰辞世,死时“异香七日”,不同凡人。
  碑中还记载张三丰在金台观的修炼状况和一些生活细节。
  他无论寒暑,都只是一身破衣服防风挡寒,一个旧蓑衣经霜遮雨。他不大注重仪表,也不很讲卫生,经常穿得邋里邋遢。所以人们也常称他为“张邋遢””,或者叫他“邋遢道人”。
  张三丰饭量很大,一下子吃一升或一斗米都不在话下,但有时候却也可以好几天才吃一顿饭,甚至好几个月不吃饭。
  他的另一个爱好就是喜欢云游四方,常常是居无定所,高兴时穿山走石,疲倦时铺云卧雪。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嬉戏自如,旁若无人。《德安府志》中曾记载过,张三丰一度在太平山上隐居,这天张三丰要走了,邀请这些乡里的老人们来吃顿饭作别,但张三丰山上久不生火,连火种也没有,张三丰说下山去取,顷刻之间就回来了,然而上山下山要往返四十里地呢。同时张三丰还买来一点豆腐来下菜,当时也不兴弄个塑料袋一盛,而是用木板托着拿来的。吃完饭后,张三丰嘱咐他们,这是唐邑城西关姓王家的东西,帮我把这豆腐板还了吧。这些老乡找到这个地方一问还真是,然而唐邑城离太平山要有一百四十多里地呢!
  碑文中说他“日行千里足不履地”,吕祖有诗曰“朝游北海暮苍梧”,张三丰大概也能办得到吧!从现在周游世界的驴友眼光看,张三丰算是一位名气最大的古代驴友了,当然与他齐名的大概还有徐霞客吧。
  张三丰作为一个道人为什么受到明清统治者的青睐和格外推崇?除了皇帝们有长生不老的主观需求之外,还有利用宗教巩固日益衰落的皇权统治的客观需求。至于碑上所记张三丰在宝鸡死而复生的故事及他活了 200多岁的传说,究竟离历史真相有多近,也许永远是个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