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石碑背后的清代命案

标签:
清代命案胡店镇仙龙村精刻大善人刺杀 |
分类: 寻找散落民间的老碑 |
寻找散落民间的老碑系列报道之十二
陈仓区胡店镇仙龙村的村道旁,傍山立着三块清代老碑,据说,立碑人在立碑后不久被人刺死,杀人者逃亡数年后终于伏法。无论是被杀者还是杀人者,村里人提起他们当年的死,都觉得有点可惜……
精刻非五年不得完成
“好精细、好漂亮的碑刻!”
日前,记者随两名碑刻爱好者走进西山,在胡店镇仙龙村村口发现三块清代石碑,石碑傍山巍峨耸立,其中两块带高浮雕的碑头,另一块碑的碑头放在碑身后面的地上,已经被荒草掩埋。看着碑上精湛细致的雕工,不禁让人啧啧惊叹。
碑头雕刻双龙、双凤造型,中央是“皇清”两字,龙首、龙鳞、龙爪、龙尾无不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碑阴双凤下面一排带着圆窟窿的小动物,造型怪异,不知为何物,可能有一定的寓意。碑身正面为传统的八仙图案,间有麒麟、神鹿和宝鼎,刻工手法细腻,人物须发清晰可见;背面图案更是丰富,有寿字纹、万字格、石榴、桃、蝙蝠和扇子,还有插着各种兵器的宝瓶,端着花篮的侍女,更有手拿如意、骑着白鹤的寿星。
“这都是一刀一刀刻出来的啊,而且是如此精刻!我看三块碑至少得刻五年时间,工价不会便宜的!”一位石碑爱好者判断。
这样的石碑,一般人是立不起的。看来立碑人非等闲之辈。
立碑人是个“大善人”
三块碑约有三分之二的碑身好像都被水长期浸泡腐蚀过,落款已看不出来。从残存的文字可以看出:这是苏家后人为先祖竖立的三座墓碑,正面有“例赠修职郎……”“待赠孺人……”“道光五年”“咸丰八年”等字样,背面无非记载着先祖的功德和懿行,还有子孙繁衍情况。从“例赠”“待赠”这些字眼里能看出,苏家后人一定是显赫了,所以有能力给自己逝去的先祖树碑立传,花钱给先祖买个职衔,以便光宗耀祖。那时不光活人买官做,给死人也买荣誉,买来的荣誉就刻在先人的墓碑上彰显,这在清朝是很流行的。
三块碑,形制一样,碑文字体、行文口气一致,看得出来,系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所立。那么这个立碑人是谁呢?
记者找到村里一名叫苏兴贵的老人,老人说,立碑人叫苏仕,苏家弟兄四个,他行四。苏仕在清朝考取过功名,曾被外派咸阳作县令,但他不愿去。这人头脑比较灵活,是当年远近有名的大财东,据说他家里养了99头骡子,岐宝凤一带遍布他的土地。他把地租给别人,如果遇见荒年歉收就免租免粮;年关时,还常设粥场接济穷人。富而有仁,四方百姓都称他“苏大善人”。
可谁曾想到,这样一名口碑不错的人竟死于他人刀下。
杀人者因救人落网
就在为父母造墓修碑后不久,苏仕被一个叫苏保的同村人刺杀。
苏保是在苏仕看戏的时候下手的,杀人后他先逃到宝鸡躲了一阵子,后来又去偏远的陇州当了兵。
几年后,苏保在宝鸡的一家客店里遇见一老乡,这老乡准备去东府赶场收麦子,逢大雨染了病只好在客店里将养,没想到一病不起,身上的盘缠也用光了。苏保认识他,他倒没认出苏保。苏保抓药给他治病,救了他的命,并告诉他:我就是苏保,现在陇州当兵。又打问了一些家里的情况。那时,宝鸡城墙上挂的悬赏令还在呐!苏保这么做,是认为我既然救了他的命,他也不会说出去的。这人回到家,给老婆一说遇见了苏保,老婆怂恿他报了案,结果苏保很快被抓,判了个斩首。苏保为啥要杀苏仕?当时流传的说法是因为经济纠纷,苏保出于激愤杀人。具体缘于何事,由于年代太久了,苏保没有后代,那个告密人也没后代,苏仕的后裔也说不清楚,村里人就更说不清楚了。
苏兴贵老人说,苏仕先祖的坟地就在村口的公路下面,以前发洪水时碑确实被水淹过。坟地平了以后,墓碑被苏仕后人移植到这里。碑文据说系苏仕撰写,启语就不凡:“盖闻碑者悲也,以悲往事也;记者志也,以志功德也……”
睹物思人,事情都过去一百多年了,至今仙龙村民谈起这件事,仍为两人的死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