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看涨 ! 宝鸡铜镜收藏进入活跃期
(2011-12-19 17:14:40)
标签:
宝鸡北京报国寺古铜镜文化 |
分类: 收藏世界 |
巨侃
在汉中路古玩城玩了十年古铜镜的鲁靖举了两个例子:一副品相差不多的西汉规矩镜,直径
17-18厘米的,前几年行情是几千块钱,现在是几万;西汉星云镜,银背的,
10-12厘米,几年前也就千元左右,现在上了三千元,非常抢手。
有一个藏家收藏古镜 500副左右,他的一款唐代瑞兽葡萄镜,尺寸只有
11厘米,记者拿在手上看,银白光面,光可鉴人,而且雕刻细腻,品相也好。他说这镜子是五六年前花几千块钱从北京报国寺市场淘的,现在价值十来万。记者问他想过出手没有,他说从没想过,他是纯粹的收藏,琢磨着未来开个专题博物馆,把他的这些宝贝都放进去。
另一名藏家,在宝鸡他收藏古镜比谁都早,但现在看到这行情,他比谁都懊恼:他曾经攒了
74块铜镜在冷门时期出手,统共卖了一万多,算下来,平均一块不到 200元!剩下的一块明代 40厘米的“五子登科”,那可是稀罕物,
2003年忍不住卖了,一万一,要是捂到现在,哼哼……所以提到铜镜,他很受伤。他现在将收藏重点转到了瓦当和古币。“从过去的两三千到现在的几万,铜镜行情涨了数倍,在去年达到高峰。”他们说。
冷门变热门,小小铜镜,魅力何在 ?
据统计,全国搞各种形式收藏的有七八千万人,网络时代的信息波动催活了宝鸡的收藏市场,这是大气候。古铜镜在宝鸡风生水起还有自身原因。某官方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也有仿制品大量存在,但相较铜镜大省河南和南方,宝鸡的民间收藏真品率较高。玉器和瓷器鉴别难度大,铜镜相对好鉴别一些,假东西没市场,真东西自然受欢迎。他就曾帮从西安专门赶来淘宝的朋友在古玩市场选了一块五万多块钱的汉镜。
另外,古镜热实际上反映了文化的回归。在古代,除了照容功能,铜镜可以随身佩戴,作为一件美妙的装饰品;铜镜做工精致,造型优美,不一定非得挂在身上,放在案几上,配以台架,还可以美化家庭;铜镜还是联系人类感情的纽带,自汉代走入民间成为日用品以后,用它作为人际交往的礼品既不显得粗陋寒酸,又不是贵重得让一般人望而却步。现在,很多人看上了铜镜独特的文化品位和历史品位,把它作为高雅的馈赠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