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侃
最近,媒体在热炒张国荣的遗作《异度空间》。据说,广电总局已对其解禁,《异度空间》不日将在内地上映。谁都知道,在4月1日推出张国荣的绝笔之作意味着什么。
两年前的4月1日,香港著名艺人、影视歌三栖明星张国荣从香港某高层酒店16层纵身跃下;其时,他的一个女经纪人正在酒店门口焦急地等待与他会面。数分钟前,她还拨通了他的电话,对方告诉她马上就赶过来。如果你认为这是谎言,那么没有比这更真实的谎言了:随后这位女经纪人看到张国荣躺在酒店一侧草坪的地上,旁边砸断的栏杆表明张国荣怎样经历了生命中的最后一瞬。那天是愚人节,艺人张国荣以一句似非而是的谎话制造了一个真实的死亡。
有些人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并不排除为了某种目的而追求复杂。为情而死,为名而死,为钱而死,似乎都能找出一些相关的佐证来,但恰恰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张国荣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他是一个病人。
对病人的死因无端猜测与臆想凸现出我们这些健康人的冷酷及残忍。不幸的是这种局面到现在还未结束:不久前韩国女影星李恩珠因同样的抑郁症自戕于家中,又掀起了一场张国荣版的死因大讨论、大联想。难怪张国荣唯一的姐姐事后忍无可忍地站出来,请大家不要再做伤害亡灵的事情,让她的弟弟安息吧。
前日网上看到一个消息:据调查,香港大部分艺人都患有程度不同的抑郁症。许多当红影视明星都承认曾有过自戕的念头。吃惊之余我倒有找到答案的释然:如果说张、李患上抑郁症是因其精神不健康,难道这么多的香港艺人精神都不健康吗?精神不健康论是站不住脚的。唯物而不唯心地看,张国荣作为这种狂躁的生理性疾病的典型和极端不幸成为香港商业电影体制下的一个祭品。
我查阅了张国荣的从艺经历:最初的张国荣是以唱歌起家的,直到出演处子作《鼓手》时,他还一如片中的那名年轻的鼓手执着于自我的完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的演唱事业如日中天,唯一能与之抗衡的是另一炙手人物谭咏麟,以致当年张迷、谭迷水火难容,这种对立直接造成香港歌坛的空前繁荣,直至对立的一方转入影视圈。
假如张国荣没有步入影视圈,他可能就是一个纯粹的带有感伤气质的抒情王子;他会像谭咏麟一样一直唱下去,甚至唱到头发变白的那一天,偶尔去客串一两部喜剧电影的配角,也不过调节一下而已。听张国荣的歌,连心灵深处最执拗的一条小毛毛虫都变得服服帖帖。用心在唱,声发乎情,这一点,只有邓丽君可比。
但,透明如玻璃、脆弱如风筝、纤细若发丝的张国荣最终迷失在《胭脂扣》《夜半歌声》《春光乍泻》《霸王别姬》及他的绝笔《异度空间》里。艺术和商业总是相生相克的。艺术的张国荣以一种艺术的方式告别了商业游戏。一个曾让商业导演任意摆布的棋子终于亲手导演了一回自己的命运,也许过程如此荒诞不经、不可思议,但结果却是真实的。
“人生,梦如路长……红尘里,美梦有多少方向……”那个《倩女幽魂》中的书生,你现在找到方向了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