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退休教师和他的“文化大院”

(2011-11-06 17:43:22)
标签:

荔静远

文化大院

秦风剧团

中国风光诗集

文化

分类: 人物

退休教师和他的“文化大院”退休教师和他的“文化大院”
巨侃   

    这个世界,天天有人在炒房炒地炒热铺,房子作为不动产,让它增值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眉县退休教师荔静远不这么看,他有一幢位于眉县青化镇新街的二层楼房,除了自住的 4间外,其余 20间既不出租也不出卖,房子建好快十年了,几乎没给他带来什么进项。这个荔静远是啥“怪人”,他是咋想的?
    荔静远退休前是眉县城关中学的语文教师。退休后,他由一名教育工作者变作一名文艺创作活跃分子,成为青化镇远近闻名的文化能人,这主要是因为他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在 2009年牵头成立了秦风剧团。剧团成员有 30多个,都是本村村民。荔静远自任团长和主创,自己写眉户折子戏剧本,然后请来有经验的老艺人给演员编排导演;剧本演出时,团长荔静远还要担纲乐手上台给演员进行伴奏。
    别看剧团规模不大,方圆百姓都爱看他们的演出。有一次在槐芽镇西柿林村的庙会上演出秦腔,主办方怕冷场,就对荔静远许诺:你们要卖力些啊!如果底下观众每拍一次手,就给你们加二百元。结果演出过程中,场场拍手,也数不清观众拍了多少次,事后主办方再不提这话了。
    第二件事情是在团里的事务之外,创作了《王昭君》、《杨玉环》、《孔子》等一系列历史名人剧,其中十幕话剧《王昭君》,竟是在十天的住院期间完成的。此外,他还有《中国风光诗集》计划在今年十月份出版,书里将录有他一万首关于祖国名胜的咏怀诗……
    第三件事情就是建了这幢二层楼房。这楼房临青化新镇的南街道,墙面贴有暗红瓷砖,拱起的屋脊上配有走兽雕塑,看着很是古朴庄重,上下各有 12间,不算里面围成的院落面积,共有一千多平方米。
    荔静远说,他的老宅是在现在的新街附近,新街规划建设时,他的老宅被拆迁,但也同时作为拆迁补助拥有了现在的这块宅基地,  2002年新宅也就是这幢二层楼房建成时,共花费 30多万元。建房款中,村里补偿一部分,他自己出了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分款项是省上许多画家朋友资助的,所以,除了自己家居住外,他建房的初衷,就是想盖成一座公益性的科技文化大院,并兼有农民文化补习所的功能,从而回报社会。
    抱着这种想法,荔静远放弃了一次又一次向外租房收租金的机会,即使是在经济最为紧张的时候。一次,一个经销化肥的商人欲租用他的房子,他没有同意;后来商人绕过他找到他的家人,家人都同意了,可后来他知道了,还是不同意出租。为这件事,没有收入的妻子想不通,还和他吵了一架。
    其实,荔静远也不是那么“死心眼”,但他有个原则:出租可以,必须是整体租用,而且是搞和文化科技相关的事业,否则免谈。
    为了不让房屋闲置, 2009年荔静远组建了秦风剧团,房门向村民敞开,设有排演场和练功房,越来越多的村民涌进来,在这里吹拉弹唱、练功排演……
    荔静远的二层院落,实际上已担当起了青化镇的“文化大院”的角色。
    自掏腰包,让村民在自己家中自娱自乐;并且每排一场戏,自己往往要往里贴补两千多;十年来,如果出租房屋累计租金不会低于 20万,但是就这样白白“损失”掉了!这样做到底图啥?荔静远说,“很多人都会猜测我是不是很有钱,但其实我的父辈就是普通的农民。我是名靠退休金生活的老教师,没有啥外财,对我来说,传播文化的想法比赚钱更重要。我这一辈子的好多事都是政府和社会给解决的,像旧房改造、评职称、生病住院、退休养老等等,所以我这辈子最感谢政府和社会,我要用我的这点爱好,在文化领域替政府和社会做一些事情,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一些事情,这算是我的回馈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