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举人城没落  光芒村失去光芒

(2011-11-06 11:15:11)
标签:

举人城

武魁文魁

铭怀敬慎

文化

分类: 发现宝鸡

举人城没落 <wbr> <wbr>光芒村失去光芒
举人城没落 <wbr> <wbr>光芒村失去光芒
举人城没落 <wbr> <wbr>光芒村失去光芒

举人城没落 <wbr> <wbr>光芒村失去光芒

举人城没落 <wbr> <wbr>光芒村失去光芒

巨侃

昆明有个惠家大院,系著名爱国文化名人惠我春在1910年所建,最近盛传要被破坏拆除,昆明五华区文物管理所站出来紧急辟谣,原来,早在2006年,五华区政府就出资对惠家大院门楼进行了原样修缮保护,并重新树立文物保护标志碑、说明碑。惠家大院不仅不拆除,还要更进一步地修缮保护,文保部门表示,“在保护同时期现存建筑完整性的基础上,通过修缮将文化遗产真实地留给后人,作为见证昆明爱国民主革命、西南联大抗战办学等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珍贵遗存”。
其实,咱宝鸡也有个惠家大院。大院坐落在陈仓区虢镇的光芒村东北角,它比昆明的惠家大院年代要久远得多,大约始建于明末清初,后来在清朝嘉庆和同治年间,惠家先后出了两个举人,一个武举,一个文举,在文举人时期慧家达到鼎盛。因此,当地人把这处惠家宅院叫做“举人城”。
惠家出的这两个举人是谁?做过啥官,干过啥事?举人城在过去是啥模样?现状如何?让我们先从惠氏家谱说起。

                         武魁文魁

 

惠氏后人、现年71岁的惠忠科向记者出示了三张祖传家谱,在密密麻麻的人物谱系里指出这两个人:惠奉朝,字赍卿,嘉庆己卯科武举,敕受武略骑尉例赠文林郎。惠化南,字荫棠,号介生,同治庚午科举人,例赠文林郎大桃褒县城教官。
从谱系上看,惠奉朝和惠化南是父子关系,惠奉朝在1819年(嘉庆己卯科)参加乡试中了武举,惠化南在1870年(同治庚午科)参加乡试中了文举,两人被朝廷授予的官衔中,这个武略骑尉和文林郎是啥官呢?其实文林郎不是职官,而是一种行政级别,就好比现在说“行政几级”一样,这是清朝时为正七品文官所授的名号,要跟现在比,因为明清时知县均为正七品,所以大概可以算得上处级干部。清代正七品的武官授武略骑尉,差不多相当于现在一个县武警总队队长的级别。
对于文举考试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明清两代,无非是考些四书五经、写些策论等八股文章。那么惠奉朝参加的武举考试,难度咋样?都考些什么呢?
回答是:不好考。清朝的武举考试是一件既费体力又费脑力的活,不仅三年才考一次,录取名额还有限。考试内容分为内外两场,外场考的是体力活,主要活动项目是骑马射箭(至少两次中的)、拉硬弓(三次都要拉满)、舞大刀(大刀的重量基本赶上了青龙偃月刀)、举石墩子(胸口以上),层层把关,一项不达标,就地淘汰出局。这还没完,过关的武人接下来进入内场参加文化课考试,由于内场考试过关率极低,到嘉庆时,政府做了迁就,取消传统策论考试,改为按要求默写《武经七书》中一段,通常也就一百字左右。所以说,惠奉朝这一批人还是比较幸运的,赶上了好时候。
接下来,武举同样可以参加全国统考(会试),考取武进士,绝大部分落选的武举人,按规定可到兵部注册,由兵部依据个人成绩分三等授予武职,也可以到本省军营中找份工作。总之,只要有一个武举人资格,就算有了进身之机,同样也有逐步升迁的机会。
这对父子举人留给后代的所有信息,就是这份老旧家谱上的简介,除此之外,他们具体做过啥官,干过啥事,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文字和影像资料,也没有什么传说。当然了,他们留下了一份让后代引以为荣的不动产——举人城。
惠忠科绘制了一张示意图,还原了他记忆中的举人城原貌。

                    

                       惠家大院

 

惠奉朝中武举后在村子里建了一处宅院,后人称之为老院,老院有20多间房,由于当时清廷有百姓一院建房不得超过9间的规定,于是,惠奉朝将这些房分成了3个院落。到了同治9年,老武举4个儿子当中的老三惠化南,成了惠家的第二位举人,当时惠家如日中天,又在老宅旁边挖壕筑墙,大兴土木,建起比他父辈更加气派、更有规模的大宅院。
这处宅院后人称为“举人城”,是一处有着近200年历史的清代北方民居建筑。从示意图上看,宅院平面略呈方形,南北长94.1米,东西宽48.4米,院内从外到里,依次有门厅、街厅、中厅、厦房、寝房38间,院落外有6米高的城墙环护,城墙外挖有5米宽的城壕,城门外左右对植两个粗大的皂角树。
惠忠科还回忆说,原来在宅院的城门顶上悬着武魁匾,进来后首先是11间门房,这里是伙计们居住和磨面喂牲口的地方,再往里进,迎面是一棵两人抱粗的大槐树,树旁边是狮子头上马石,街厅门上挂着文魁匾,出得街厅又是5间又高又大的中厅,挨着后门排着雕花镶银罩金长屏,这是惠家进行婚丧嫁娶的主要活动场所,绕过屏风再往里进,方到了内宅,内宅门头大书“铭怀敬慎”四字,四周砖雕甚是精美。内宅四合院落,左右各6间厦房,正北则是5间寝房。整个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照壁吻兽,繁艳夺目,难以尽说。
在院落的东边,还有拴马桩和紧急避难的土坑一处。
从小在宅院生活的惠忠科告诉记者,1954年发洪水时,雷电把那棵大槐树给击倒了,后来,四周城壕里灌满了水,可是,房子一间没漏水,他印象里大宅院好像就没维修过。这是因为,房间的椽木都采用上好的松木搭成,高大的主屋内全用础石作撑,胡基打的墙壁,外面用漂砖(类似于现在的瓷砖)细细地包了一层。
那么,惠家人为啥要不嫌麻烦地在宅院四周设置城墙和城壕呢?
原来,那时候不像现在和谐,安全是第一位的。正值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盗贼横行,惠家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据当地老人讲,老宅的屋顶、天井都罩着铁网,盗贼即使从天而降,也很难下到正房之内。

                    

                          最后遗产

 

1993年,举人城在挺立百余年后终于走向消亡,城里的大部分房屋被拆除,旧址上盖起了新住房。今天,走进光芒村你会看到,昔日显赫的城壕、城墙、城门不在了,门厅、街厅、高大轩敞的中厅也不在了,内宅的西厢房已经掩埋在一片废墟之中,没有拆除的,只剩下内宅大门、正房和东面厦房。院中荒草萋萋,夕阳残照,格窗残缺,惠屋早已蒙尘;环顾冷墟,残断破碎,屋檐斗拱,础石瓦当,精雕依旧,可惜光芒不在!
不过,历经百余年风尘仍然煜煜生辉的,是高悬在门楣上的“铭怀敬慎”那四个砖刻大字。惠忠科解释:“铭怀”,铭记之意,“敬慎”,字面理解是恭敬和谨慎,惠家祖先是要后人时刻铭记,做人处事要恭敬、谦虚和谨慎。
实际上,“敬慎”二字并非虚指,它的出处是西汉经学家刘向编纂的《说苑·敬慎篇》,《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文献大杂烩,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其中在《敬慎》篇目中,涉及诚信、忠善、亲情、友谊、幸福等等人生主题,就是今人读之,仍有启发,例如:
“颜回将西游,问于孔子曰:何以为身?孔子曰:恭、敬、忠、信,可以为身。恭则免于众,敬则人爱之,忠则人与之,信则人恃之。人所爱,人所与,人所恃,必免于患矣。可以临国家,何况于身乎?故不比数而比疏,不亦远乎?不修中而修外,不亦反乎?不先虑事,临难乃谋,不亦晚乎?”——《敬慎30》这里的恭、敬说的是谦德,忠、信说的是诚德。人能恭、敬、忠、信,立身处世就自然没有拖累,处处通达。
“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人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也。故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戒之慎之。”——《敬慎8》这就是说人要心怀善心,多做善事,帮别人,也就是帮自己。
“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乎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得再见者,亲也。”——《敬慎26》时光岁月,有很多亲情、爱情和友情需要你去及时把握,否则,追悔莫及。
 “孔子顾谓弟子曰:君子慎所从,不得其人,则有罗网之患。”——《敬慎28》这是孔子告诫我们:要注意一些方向性的东西,不要被眼前利益迷惑,要交对朋友,跟对人。
“怨生于不报,祸生于多福;安危存于自处;不困在于早豫;存亡在于得人;慎终如始,乃能长久。”——《敬慎29》什么叫幸福?刘向告诉我们,幸福就是付出和预防,天长地久在于细水长流。
    ……
含英咀华,细细品读《说苑·敬慎篇》,方可理解当年惠举人通过这“铭怀敬慎”四字门额,传达给后人们的一片丹心,一脉祝念。也许,这可能是惠氏先人留给后人们的最后遗产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