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剖析
(2018-10-17 20:45:39)分类: 教学案例剖析 |
教学片断:
一、
师:以前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拿出一个由四根小棒拼成的长方形,提问:要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办法?
生:(量出它的长和宽)
师把长方形画在黑板上,量出长和宽分别是5分米和3分米。提问:面积怎么算?
生:长乘宽,也就是5×3得15平方分米。
师演示把手中的长方形往两边拉,提问:现在,它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它的面积还是15平方分米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探究的问题。
揭示课题。
(剖析:在复习时教师没有简单的提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是采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态演示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用“面积还会是15吗”的疑问引入新课,引导学生置疑,在下面的教学中通过比较得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较大。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
二、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用方格纸制作的平行四边形
师:在我们的方格纸上,每一个小方格都是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请大家分组探讨,本组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2.学生分组动手操作讨论。
集体汇报:
生1:我们用数方格的办法,不足一个方格的每两个方格算一个,我们数出来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共有20个小格,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生2:我们也是用数方格的办法,我们发现不足一格的方格不同的两个可以刚好拼成一格方格,我们数出来的面积也是20平方厘米。
生3:我们用剪了再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一边的角竖直剪下来,在拼到另一边,它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一共刚好是20个小方格。
生4:变成长方形可以不用数方格了,它的长是5,宽是4,面积就是20。
师:不用数方格,这个办法很方便,我也来试试看,(师拿出自己的教具)怎样剪下来?
生:竖直剪。
师:竖直?怎样竖直?这样吗?(故意用剪刀稍斜点)
生:不是不是,是刚好竖直。
师:怎样算刚好竖直呢?
生:就是和底边成90度角。
师:和底边乘90度角的这条线段我们把它叫做什么?
生: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哦,原来是沿高剪开,然后呢?
生:把剪下来的拼到另一边。
师演示拼成一个长方形。
(剖析:在课堂上,教师故意的出错和适时的追问,有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严谨、准确的数学品质)
3.集体观察比较平行四边形剪拼成的长方形。
师: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它变形前平行四边形的哪些量有对应关系?
生观察、讨论,得出: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4.小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么你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生:底乘高。
用底乘高的方法验证自己手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看和数格子数出来的结果是否一样。
(剖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教给学生不如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学生自己得出的知识总比教师教给他的东西记得牢。用底乘高的方法和数格子的方法进行对照,学生可以得出数格子容易出现误差,用起来不方便。)
5.运用公式计算最先教师从长方形拉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比较得出,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三、
略
(剖析: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最好能采用多媒体手段,利用课件直观演示,但是由于受到学校条件的限制,在没有课件的情况下,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利用方格纸学具。在学生动手操作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但是这个时间值得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亲历公式的产生,在他们心里得到了很大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