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年过,要珍惜

(2011-01-30 21:57:51)
标签:

文化


           "旧事悲欢灯影里,春风消息酒杯前"

               有年过,要珍惜

  http://s7/bmiddle/69314e2dx9b1c37d48246&690   http://s5/bmiddle/69314e2dx75e939719e94&690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从农耕社会至今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

  年,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生活记忆。它是来鹄笔下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也是王安石笔下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它是文征明诗中的“旧事悲欢灯影里,春风消息酒杯前”,也是陈红歌里的“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年,离我们这么近,又那么远。

  年,是一种不离不弃的草根情结。老百姓们往往倾其一年的美好于此程式化的节日里,大小贵贱,同样灿灿烂烂,七碗八碟,都是轰轰烈烈。什么职场苦乐、商场得失、股市起落、情场冷暖,统统放两旁,把“年”字摆中间!拿古人的话讲这叫“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家家饮宴笑语喧哗”,用今人的话说就是“官大官小,团圆就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年,更是一种割舍不下的亲情守望。它是孩童们掰着手指头的焦渴倒数,也是主妇们打尘贴福的手忙脚乱;它是老人们倚窗期待的那片眼神,也是儿女们绕膝围炉的那团火焰;它是乡间炊烟里飘散的腊肉香,也是街头巷尾烟花丛中弥漫的硫磺;它是商场里热烈交织的脚后跟,更是站台上拥挤着的那一张张幸福而焦急的脸……一年到头啊,这“头”字,是“尽头”的头,也是“开头”的头,更是“盼头”的头。

  年,还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过年是一种被放大了的生活崇拜。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就变得格外的和谐亲近、煌煌有望和充满生气,便有了年的意味。盼年的美好落差出年后的失落,年复一年地激荡着现实的生活。

  过年,是中华民族的最大节日,世界上再没有哪个民族有这么庞大而漫长的节日,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五一共38天,人们的理想与愿望、追逐与归宿,因为一个“年”字而被巅峰化,浩荡地融汇成一场中华民族的民间情感盛宴。

  但现在,“年”的观念开始淡化,“年”的文化正在涣散。物质多样化时代,复杂了我们曾经在过年时才集中享有的“吃好穿新”的朴素诉求,精神多元化时代,“站到台上就表演,碰到爱人就缠绵,开个party十二点,拍张照片就怀念。”放飞心情的方式越来越多,疏离了我们最初的情怀。于是有人说,饺子不再香,汤圆又太甜,短信遗忘了春联,脑白金忽悠了压岁钱……

  其实很多时候,这些说法只是对“年文化”物质性和表面化的误读。“年文化”更重要的是其强大的精神内核,那就是:过年是对中国人的某种隐性文化身份的形成、认定和保持,而这种文化身份的向心与凝合,正是维护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重要情感认同力量。

  还是回到关于“年”最原始的传说吧,相传中国古时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便伤人害命,人们便齐聚熬守,以全家之力共驱“年”害。熬至“年”过,放炮击鼓相贺,以祝生命的延续。现在的人早就不相信有“年”这等怪物,但我们仍需合力驱赶的是,对本根文化的种种冷漠与疏远。

  小时常听长辈讲:有年过,要珍惜。这句话越大越明白,因为对传统的感悟与传承,往往要付诸岁月的代价。

  年头像固化的山,年俗像流淌的河,高山常在方可绿水长流。不要等到有一天,我们的内心空荡起来,再想要抓住什么的时候,才发现不该丢的再也找不回来。(张华)

 

影评:都说是好片,其实是好骗,影众受点有点低.

<让子弹飞>,开始是憋着劲往大片方向拍的,但拍着拍着大片就成了小品,成功之处在于作为小品它比<三枪>要好.

<非诚勿扰2>,开始是憋着劲让葛优可持续发展的,但拍着拍着主角就成了配角,成功之处在于作为商业片它笑中还有泪.

<赵氏孤儿>,开始是憋着劲要影响群众的,但拍着拍着就脱离群众了,再次沦为贺岁片中的一个孤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