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许多心理学理论以及其研究成果都得到了运用。这些理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观念,即人们的审美观对整体与和谐具有一种基本的要求。简单地说就是视觉形象首先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被认知的,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认知。这就要求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心理学原理使我们的设计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
关键词:
设计
视觉传达
符号
心理学
设计,英文为Design.《牛津大词典》中将其意义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心理计划”(a menta
plan)指在我们精神中形成胚胎并准备实现的计划乃至设计;二是意味着“在艺术中的计划”
(plan in
art),特别指绘画制作准备中的草图类。现代大多的设计理论研究者和艺术设计的设计师都倾向于根据艺术设计的目的不同,将设计大致分为:为居住环境的设计——环境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产品设计;为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目前,设计界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对象认识还不够统一。“视觉传达”从字面上看意义十分宽泛,但是从规定范围以利发展的角度看,它是以现代公共信息传播为宗旨的采用复制、复现手段的视觉视觉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有视觉或视觉与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符号系统的复合系统。视觉传达设计就是将这些“符号”通过信息传达者传递给信息的接受者,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就必然将社会中的人的心理考虑进去。
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并且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心理活动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心理学探讨的问题已经在其脱离思辨性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之后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设计与心理研究的结合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马克斯.丁.菲里德兰说过“艺术设计是心灵之事,任何一次科学性的艺术设计研究必然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它可能涉及其他领域,但是属于心理学范畴则是永远不会更改的”。设计师只有了解了设计物的施与对象——“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出能够满足使用者和受众心理感受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物”,才能真正产生“以人为本”的设计。
一、
视觉传达设计信息中的注意与吸引
注意是心理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如今社会是一个“注意力经济”即“眼球经济”的社会。它是说在当今信息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只有那些引人注意的信息才能被加工、记忆和接受,进而才能产生经济效益。研究认为人的视觉系统接受的信息比其他感受系统更为多些,因此如何吸引人的眼球注意成为影响起经济的重要的第一步。显然,注意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对人有着重要的意义,甚至对经济效益也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通过各种手段增加对消费者的刺激来促进消费者对设计师所要传达信息的感知,进而达到视觉传达设计的目的。常用的手段有增加刺激物的强度,如增加色彩的亮度和纯度、增加光照强度以及尽量新颖的设计样式等等;增大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比如采用画面布局的动静对比与空白对比、图案大小对比与色调对比、色彩和光线的明暗对比;此外还可提高刺激物的感染力,突出刺激的目标。以此来从心理学的角度增强视觉传达的效果。
二、
视觉传达设计信息中的知觉和感觉
设计首先以视觉呈现给大众,然后引起人的各种感觉,感觉和知觉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学认为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应,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
我们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外部感受器和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等内部感受器,知觉通过对感觉输入信息的整合,对周围环境进行解释。
刺激对感受器官来说有一个可觉水平,即极限水平或阈限水平,通常人们所看到的设计物都是阈上刺激。日常生活中很多刺激是我们觉察不到的,但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譬如,一部当红的影视剧,带给社会的影响不仅仅是造就了几个明星,而且还引领时尚的潮流。在很多实际情况中,过于明显的宣传目的和语言并不一定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相反还可能引发消费者的抵触心理。因此设计者可以运用阈下刺激的原理激发人们的潜意识去接受、认同所要传达的信息。
视觉传达设计正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我们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到被传达者的感觉和知觉、智力、情感与情绪,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等一系列心理学问题。
三、
视觉传达设计信息中的情绪、情感的运用
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设计创造的起点和接受的心理学起点,因此,想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加对消费者的刺激,来促进消费者对设计所传达信息的感知,进行达到视觉传达的目的就必然要考虑到使用者的情绪和情感因素。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情绪是自然性的、原始性的、动物也具有的一种心理过程,如喜、怒、哀、惧四种原始情绪;情绪是社会性的,人类所独有的高级心理过程,比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是人类后天慢慢培养出来的。人是先有情绪后有情感。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设计不似纯艺术那样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表现色彩,它受到理性、法则和公众需求限制,但设计师的作品在不自觉中,依然表现出他的经验、个性、价值观和个人偏见,以及自己的情感、爱好和他对设计语言的理解。所以不同的设计师在其长期的设计过程中,会形成一整套个性化的设计语言,形成个人特色。
不仅如此,从设计接受者或公众的角度看,也必须满足他们的要求和愿望,设计接受者的情绪和情感反过来又会制约设计师的设计。所以,在一个完整的设计构思中,必修把接受者即受众的情绪和情感要求纳入进来,比如在包装的设计中,儿童用品包装一般运用颜色纯度高,明度高的颜色,这符合儿童的情感要求。
包豪斯的大师纳吉曾经说过:“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寻求商品特征和消费者心理之间的融合点,运用设计师自己的经验、情感进行设计,然后去感染他们,情系消费者,吸引消费者。通过情感设计,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内涵,即品牌形象不仅有其社会、文化层次的内涵,也包含着消费者个人对自我形象的追求和塑造,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来源:博客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