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乡的团风老镇(补充篇23)。。。。。

(2021-12-24 10:20:53)
标签:

回忆

追记


家乡的团风老镇(补充篇23)。。。。。

上面的素描,是儿时的记忆中,六十年代的左右,古镇团风的大码头(又称中心码头),主要景观的示意。

素描中,正对江面台阶的平地上,是早先的那个年代,古镇团风的大码头,位于长江边上,最早和最具有标致性的建筑物;大码头的房屋,早年作何用途,现已无法的考证,但后来曾一度,当作候船室来使用;房屋两侧显示的江堤,房屋背后的正对,就是古老的漕仓街(中山街);整栋房屋的建筑造型,是一栋中西的相间,有着典型的民国风味和特征,房屋虽然为一层,但高度和空间较大;立柱采用的是本地,颇有特色的条形红砂石,墙体全部为大青砖的砌筑;室内的地坪、门坎、台阶、门楣和窗楣,也均为红砂石的镶嵌和制作而成;地面和门坎的石材,被磨损得是油光油光的光滑,无不显示着,年轮和岁月的沧桑,所建年代之久远;从江面上岸的台阶两侧,则是临水的而立,大木立柱立于于江中,全木的结构和围护体系,有着典型的南方,纯中式传统建筑的吊脚楼;临江而上的台阶,同样也全是用红砂石,条石的铺装和砌筑而成,临水面的台阶之间,有着呈中轴线的对称,两个整体而又巨大的红砂石石礅。

记忆中的大码头,除了过往旅客的上下,人来人往的热闹以外,同时也是家乡古镇的青少年,最喜欢游泳戏水的地方,那磨得光溜溜红砂石的台阶,慢慢地往下到江里,可到江水中初学游泳,而那高高的红砂石礅上,则是跳水爱好者的好出处;曾记得那个时候,江水可是清澈干净,儿时的自己,有时会从上寨街自家老屋,挑着一对小木桶经过正街,来到大码头,光着脚丫子,顺着光滑的红砂石台阶而下,打江水的挑上回家,到在家里的缸里,加上明矾一搅拌的沉淀,过后所烧的开水甘甜,那可是比井水要好喝得多。

在那个陆路交通,不怎么发达的年代,大码头可是古镇的团风,以及周边内陆的多地,走水路坐船的外出,最主要的门户,也是汉口到九江(简称汉九班),汉口到黄石(简称汉石班),往来最主要停靠的码头之一;那个年代坐船的人很多,有挑着萝筐,有挑着架栏,有手提着篮子,手捥着布包,人多也十分的拥挤,从岸上到船上的上下之中,大多都要经过一段长长的木跳板,走在上面是上下起伏的一弹又一弹,而到了船上,连底仓都席地的坐满了人;儿时的年代,由于物质的匮乏,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要凭票证的定量供应,尤其是粮油的欠缺,使得小时候的自己,经常期盼着,到黄州的东门去看外婆,在偶尔有此机会,随着父母大人,到大码头的上船,去黄州看外婆时,于船上那两角钱和叁角钱不等,又不要粮票,满满一大盘油滴滴的饭菜,有着如当今吃大餐般,而记忆的深刻;当船行进中快要到黄州时,可以远眺着宝塔雄姿和宝塔顶上的那一颗树,在船快要靠停黄州的沙街码头时,还可以看到长江边,那临水而立的东坡赤壁。

大码头的房屋和吊脚楼,虽然于六十年代中期的左右,被全部的拆除和消失;但大码头的台阶和石礅,使用功能则依然的还在;也是自己从七十年代初,外出参加工作,返家探亲的必经之地;直至到九十年代,陆路交通的逐步发达,汉九班和汉石班的停运,大码头才彻底的潇条;只是到了如今,若是再去江边的大码头,连红砂石的台阶和石墩,也均不见了踪影,而深深的有所遗憾和惋惜。。。。。

 

 

 

 

汝泉素描和追忆于2021-12-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