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 休谟(David
Schomer)是美国最受敬仰的咖啡人之一,但是很多美国的咖啡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更不要说天朝的咖啡大小鸟儿了,原因无非是他的个性和为人使然。他不像许多咖啡大鸟那样一心把公司做大(只有三家小店),去赢得更多市场份额,也不像另一些小鸟那样到处抛头露面开大师课获得更多影响力。即使是今天在他的咖啡店里见到他,你或许也不会注意到他,因为他看上去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老人。
图:google 搜索(David Schomer)
大卫 休谟(David
Schomer)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文化人类学专业(bachelor's
degree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并拥有Cornish 艺术学院古典长笛演奏现代艺术学位,有过路边演奏长笛的经历。他早年是位工程师,为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和美国空军调试和修理计量设备。1988年大卫休谟抱着“玩”的心态,在西雅图Capital山附近的华盛顿互惠银行分行(Washington
Mutual branch )旁边开设了一间流动咖啡亭,取名Espresso
Vivance,作为实现自己专业长笛演奏家梦想的临时过度,并不是因为他对Espresso咖啡真正有多喜爱。Vivance是意大利语,读音近似【vivanch】,是个音乐词汇,意思是“轻快活泼的演奏”,他将自己的咖啡亭取名Espresso
Vivance,大概是希望自己能享受轻松闲适的生活,但这家咖啡厅自开业后多年亏本,主要靠妻子和商业合伙人Geneva
Sullivan从事大型计算机修理来支持咖啡亭的生存,他的妻子也是他在演奏长笛时结识的。
大卫休谟后来遍游意大利北部,了解当时意大利Espresso的各种风格,并学习espresso制作技术,他意识到当时的咖啡世界缺乏科学研究,于是,他将自己的工程计量学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用于咖啡烘焙、拼配、制作等各环节的研究,并将espresso咖啡与加热牛奶(发泡牛奶)的混合技术上升为咖啡拉花艺术(latte art),2001年,还发现了使水温连续恒定的方法,从而之Espresso咖啡的甜度更高。用大卫休谟烘焙、拼配的espresso咖啡豆制作的Espresso咖啡,色泽棕红,粘稠度极高,口感顺滑缠绵、醇厚甘甜,被许多咖啡名家称为全美最好喝的Espresso咖啡。大卫休谟的Latte拉花艺术也风靡世界;他被邀请到Espresso发源地的意大利讲学,还常为欧洲精品咖啡协会(SCAE)和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CAA)开设咖啡讲座。1996年出版的著作Espresso Coffee:Professional Techniques很快以四种文字版本在全球发行,全球多家图书馆收藏,至今仍被称为Espresso咖啡的“圣经”。2006年7月30日,西雅图时报整版大幅照片介绍大卫休谟,称他是“咖啡先知”(Coffee Prophet)。
据说,有位名叫Nico的书法家,在大卫休谟的咖啡亭品尝以espresso、蒸汽牛奶、橘子、香草糖浆、肉桂等制作的4盎司咖啡饮品后,高兴异常,险些闯进大街上的滚滚车流酿成车祸,大卫休谟赶紧对他说:快回来吧,这款咖啡就以你的名字命名了。
大卫 休谟 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研究方法,使我们能品尝到更为好喝的Espresso;他的拉花技术和艺术,使Espresso与牛奶的混合锦上添花,让消费者在满足口感的基础上获得心灵上的震撼,从而大大推动了咖啡消费市场的发展;他从不降低对Espresso咖啡品质的追求,不从事特许店经营,直营咖啡馆不过三家(其中一家还只是咖啡亭),在利润最大化趋势的现代社会,实在难能可贵。西雅图乃至全美国规模和名气都很大的Caffe Vita精品咖啡烘焙店的老板之一Joe Monaghan就是大卫休谟的徒弟。大卫休谟桃李天下,却从未在任何场合以专家、学者、大师自居。平日里,他依旧是那么木讷、恬静,依旧沉浸在他的Espresso咖啡烘焙、拼配、制作的魔幻世界里。这样的咖啡人,在我心中至高无上!!
位于西雅图Capital Hill地区Broadway East大街上的Espresso
Vivance咖啡店:

客人在Espresso
Vivance店内点咖啡:

Espresso
Vivance店内柜台上描述大卫休谟与妻子早年创业的绘画:


Espresso Vivance的卡布奇诺和Espresso咖啡:



不远处的Espresso
Vivance咖啡亭,只在马路边有座位:

参考资料:SEATTLENET SEATTLETIMES ESPRESSODOWN2SCIENCE ESPRESSOVIVANCE
编译:黄伟 转载务必点击“转载”(注明出处和原始链接
新浪博客:黄伟精品咖啡烘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bf2b70102dqt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