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费孝通先生传之十九:瑶山

(2012-07-09 18:59:35)
标签:

费孝通

花篮瑶社会组织

大瑶山

中国社会

社会学

分类: 杂文随笔

    广西的大瑶山是费孝通社会学野外实地调查的发端地。费孝通、王同惠在1935年的大瑶山调查,充满艰辛、新奇和快乐。这在《桂行通讯》里有充分的表达。然而,后来一死一伤结局,却成为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学科史上悲壮的一页。

    关于为何要到大瑶山去进行实地考察,费孝通在《花篮瑶社会组织》的编后记中写道:“我们是两个学生,是念社会学的学生。现在中国念社会学的学生免不了有一种苦闷。这种苦闷有两方面:一是苦于在书本上,在课堂里,得不到认识中国社会的机会;一是关于现在一般论中国社会的人缺乏正确观念,不去认识,话愈多而愈视听愈乱。我和同惠常在这苦闷中讨论,因为我们已受到了相当社会学理论的训练,觉得我们应当走到实地里去,希望能为一般受着同样苦闷的人找一条出路,换言之,想为研究社会的人提供一个观点,为要认识中国社会的人贡献一点材料。”

    关于这次调查的意义,吴文藻教授作了精辟的阐述:“我们以为欲彻底明了中国现代社会的真相和全相,除了研究汉族在边陲的移民社区,在内地的农村社区,在沿海的都市社区和在海外的华侨社区外,必须迅速地同时研究中国境内各种非汉族团的地方社区;因为满、蒙、回、藏以及西南诸土著民族,均为构成中华民族的分子,在过去和现在,均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自应列入整个社区研究和国家建设计划范围之内。”

    在出发前,费孝通和王同惠在未名湖畔举行了婚礼。吴文藻的夫人冰心对于他们的结合非常满意,亲自为他们操办婚礼,并且请了校长司徒雷登参加婚礼。两个人特意跑到城里照了一张婚纱照。在新婚的蜜月里,他们两个人从北平出发,经无锡、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历时两个月,终于在于1935年9月18日到达了广西省府南宁市。他们二人在南宁停留了近20天的时间,作进入大瑶山的各项准备工作。

    这时的广西在新桂系军阀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实际控制之下,社会比较安定,是国内与山西并列的模范省。费孝通在给《北平晨报》的一篇文章《到南宁》中写道:“南宁市政正在建设之中,街道宽阔清洁不亚于北平,但是让人感到不变的是交通特别缺乏,全市共有公共汽车四辆,而且时常损坏,所以想搭一次车,竟有等半个小时者。”

    广西东部的大瑶山,处于柳江和桂江之间大约有2300多平方公里的高山区,海拔最高达1900米。四周是平原或丘陵地带,山区边缘皆为数百米高的悬崖峭壁。

    费孝通与王同惠去的大瑶山,解放后行政区划属于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于1952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全县辖3镇8乡80个村,总人口14.73万人,其中瑶族占34%;瑶族中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和坳瑶5个支系,是瑶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县之一。民族风情多姿多彩。费孝通认为:“世界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金秀”。

    瑶族现有人口213.4万人,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贵州和云南等省。广西是中国瑶族人口最多的省区,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60%。2001年,广西瑶族人口148.58多万,主要集中在恭城、富川、都安、金秀、巴马、大化6个瑶族自治县。云南现有17.3万人,主要分布在河口、金平、马关、富宁、文山、麻栗坡、邱北、元阳、绿春、红河等地。此外,勐腊、景东、江城等地也有少数分布。我国共有12个瑶族自治县,此外,还在各瑶族小块聚居区建立200多个瑶族自治乡。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就写过一首关于瑶族的诗《莫瑶歌》, “莫瑶自生长,名字无符籍。市易杂鲛人,婚姻通木客。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夜渡千仞谿,含沙不能射。”这位大诗人还有一首关于莫瑶的诗。每年十二月八日是瑶族的猎日,喜好畋猎的瑶民在这一天围猎西山,刘禹锡饶有兴致地跟随上山,看个究竟,写下了场面壮观的《连州腊日观莫瑶猎西山》:

海天杀气薄,蛮军部伍嚣。
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如烧。
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
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
猎鹰虑奋迅,惊麏时局跳。
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消。
箭头余鹄血,鞍傍见雉翘。
日暮还城邑,金笳发丽谯。

   诗圣杜甫的《岁晏行》一诗就有对于瑶族的描写。全诗如下: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1935年12月,费达生到南洋去看望大哥费振东。费振东在上海交大毕业后就到南洋工作,此时在棉兰华侨商会任主任秘书。费达生此行的目的一是看望大哥,另外就是想给蚕丝出口到南洋找到渠道,当地正在举办“国货展览会”,费振东是主要的筹办人之一,非常忙碌,费达生也参与进来,帮助大哥做一些事情。正在这时,她接到了父亲从国内发来的电报,告诉费达生速去广州照顾费孝通,费孝通此时已在友人的帮助之下,离开了广西,转往医疗条件较好的广州,在广州柔济医院治疗伤病。当费达生抵达广州后,费孝通的左脚已经动过手术了,但是情绪依然激动,每当与人谈起遇险的情况,总是泪流满面。费达生为了照顾受伤的弟弟,就在医院附近的一家旅馆住了下来,每天到医院护理弟弟,由于姐姐在身边照看自己,费孝通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开始在病榻上整理资料,写《花篮瑶社会组织》的调查报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