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费孝通传之五:魁阁

(2012-06-14 06:42:12)
标签:

费孝通

昆明

乡村工业

吴文藻

江村

分类: 杂文随笔

     魁阁的本意就是指魁星阁。魁星点状元,这是中国旧日科场士子获取功名的寄托和理想。在中国乡间许多出过状元的地方,都有这种被称为“魁星阁”和“魁星楼”的建筑。这种建筑的兴建是希望地方上能多出一些科场状元。

     回到昆明以后,费孝通依然跟随老师吴文藻。吴文藻的主要精力是组建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各种事务繁多,他把野外考察的研究工作全权委托给了费孝通。在完成了江村调查之后,通过在英国的学习,费孝通在社会学的理论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反复思考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没有答案。例如:一个受现代工商业影响较浅的农村中,它的土地制度是什么样的呢?在大部分还是自给自足的农村中,它是否也会以土地权来吸收大量的市镇资金?农村的土地权会不会集中到市镇而造成离地的大地主?

    在吴文藻的首肯之下,1938年11月15日,费孝通与助手一起去了昆明以西一百公里的禄丰县的一个村子里进行实地社会学研究。禄丰县始建于元朝,是多民族聚居的县,据《今县释名》:“旧为禄琫甸,白村乌僰蛮居之,蛮语石为禄,甑为琫,江中有石如甑,故谓之禄琫,伪为禄丰。” 费孝通把选择进行调查的这个村子称为“禄村”。第一次考察的时间为期40天。第二年利用学校的暑假时间,费孝通又带领助手再次来到“禄村”调查。根据两次的调查数据,费孝通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禄村农田》一文,这项调查成果发表在吴文藻主编的社会学丛刊乙集上。

    在“禄村”的调查中,费孝通发现,云南昆明的“禄村”与江苏吴江的“江村”在经济形态上有很多的不同。“禄村”的不在地的地主为数很少。这个中国西南的小村以小土地所有者雇工种地为特征。村民生活来源以农田为主,工商业不发达,没有来源积累原始资本,也不会发生“江村”那样的农村传统手工业的衰落,因此农民不需要从外面借贷,这是“禄村”没有不在地地主发生的原因。

    张之毅后来回忆道:“费孝通先生、张宗颖先生和我,曾几次在禄村从事实地研究工作。在那个将近五十平方公里的禄村盆地中,满布着青青的苗,和金黄的谷。这就是盆地中星罗棋布的村子的居民赖以生活的主要农作物。在这些田垄间,依南北方向连缀着一串水碾房,象征出禄村的农作物是如何的茂盛。单凭这些粗枝大叶的描写,我们不难看出禄村经济基础是建筑在农业上的。”

    在完成“禄村”的调查后,费孝通又马不停蹄地和他的助手张之毅结伴从昆明出发去寻找一个手工业较为发达的内地村落进行调查,以便和“禄村”进行对照研究。他们这次寻找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走了六天,找到了易门县的一个小村子,以“江村”、“禄村”的名称之惯例,该村被费孝通起名为“易村”。

    关于“易村”调查,费孝通后来在为张之毅著《易村手工业》所作的序中写道:“易村对于我们的引诱,当然不止是红的山,绿的竹。更具有魅力的是它所代表的那种农村经济的结构。在我们的研究计划中,早就写下了要调查一个以手工业为基础的内地农村。一方面可以和太湖附近有手工业的江村作一比较,一方面可以和以农业为主的“禄村”作一比较。从各方面打听下来,“易村”正是我们理想的研究对象。因之,我们不辞劳苦的走访这个村子。实在的“易村”,并不和传说的“易村”那样家家户户造纸。可是,我们住定了一看,发现它比我们所预期的更有意思,因为它不但有造土纸的作坊工业,还有织篾器的家庭手工业。正可以做一个比较研究。”

  “易村”调查在中国的社会学研究的历史上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调查的结果是在国内以中文的形式发表,因此,它在国际上的影响不如“江村”影响那样大。“易村”调查主要研究了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工业和农业的界限;第二,工业帮着农业来养活庞大的乡村人口;第三,乡村工业的两种形式;第四,都市工业和乡村工业;第五,乡村工业的复兴和前途;第六,乡村工业的变质。

    在“易村”调查完成之后,在费孝通的指导下,张之毅又单独进行了“玉村”调查,费孝通1987年10月13日在云南三村的序言中写道:“玉村调查是在1940年和1941年中进行的。由于玉村离呈贡的魁阁较近,而且交通方便,所以他能和我的禄村调查一样,在整理出初步报告后,再去深入复查,步步提高。”

    《禄村农田》、《易村手工业》两份报告分别在1943年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用的还是抗战后方的土纸。《玉村农业和商业》一直没有出版。1944年,费孝通访问美国时,曾以英文把这三份报告写成Earthbound China一书,1945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

    直到198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以《云南三村》为书名出版了这三份调查报告。遗憾的是,张之毅先生却没有等到书的出版就因病逝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