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费孝通传之一:吴江

(2012-06-11 14:49:37)
标签:

费孝通

吴江县

费炫韫

辛亥革命

杨纫兰

分类: 杂文随笔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间有吴江”。吴江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近杭州,北依苏州,古有“吴根越角”之称。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河道纵横成网,湖荡星罗棋布,田被粮桑,鱼虾满塘,宅桥相映,是江南典型的水乡泽国。

     关于吴江县,宋代李贯有一首描写描写吴江县的诗《吴江县》,把吴江的山水风情描写得传神入画。

四面渔家绕县城,古今名手谩丹青。
菰蒲水浅连江寺,橘柚烟深隔洞庭。
幽鹭下时分野色,远帆归处印天形。

谁知张翰思鲈意,犹胜灵均醉独醒。

     吴江地处太湖东南,苏州之南,属苏州府所领六县之一。自明代以来,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均有显著的提高,集中表现为这里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江南名镇,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经济格局。区域内的米、丝、绸“三市”名闻江南,声贯全国。

     民国时期,同里米市与无锡北塘、江都仙女庙、上海南市并称“江苏四大米市”。

     震泽丝市形成于明代,明成化年问(1464—1487)震泽已有居民三四百家,至明末达二三千家,清初“食货交易……贸丝粜粟为多”乾隆年间,震泽丝市“栋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鸦片战争以后,大量辑里丝及辑里干经由震泽经上海转口输出,震泽成为我国近代著名的丝市之一。

     盛泽绸市兴起于明代中期,此地“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至清乾隆年间,“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谊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清末,盛泽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我国四大绸市。

     江南著名的米、丝、绸同时出现在吴江,并不是单纯的商业现象,而是这一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体现。在以农业为经济核心的传统时代,吴江三市的繁盛,更多地反映了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格局的变动。只要我们对三市流通的货物稍加分析,便不难认识到这一点:平望、同里米市中流通的主要货物是农产品,震泽和盛泽流通的丝和绸虽不属农业产品,但是作为丝绸生产原料的蚕茧却是农产品,因此,缫丝和织绸是以栽桑和养蚕这一农业生产为前提的。种植粮食和栽桑养蚕这两类农业生产是整个吴江经济的基础。由粮食独重转而粮食与桑蚕等经济作物并重,这种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在明代以来的江南地区是较为普遍的,这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以来就江南地区而言,吴江的经济发展是较为突出的,它的生态环境也是较为独特的,因此,从生态学的角度考察这一区域内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对于我们理解明代以来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典型的意义。

 

     费孝通先生的家族是江苏省吴江县的大户,吴江县属于吴越文化,江南水乡。1910年11月2日,费孝通出生在县城松陵镇富家桥弄,排行第五。父亲叫费炫韫,字璞安;母亲叫杨纫兰。费杨两家是世交。

    费家在当地是大户人家,有田产和当铺,祖父曾经考取过秀才,算是个饱学之士。由于祖父既不善于经商,也未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在他这一代,家道开始走下坡路。

    父亲费炫韫自小酷爱读书,他接受的是传统的私塾教育。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他考得生员资格,也就是俗话说的中了秀才。费孝通先生在1981年《学历自述》中说:“我父亲是由吴江县的公费到日本去学教育的留学生。返国后即提倡新学,闹革命。在吴江县城里开办第一所中学。”

    费孝通的外祖父杨敦颐在吴江、苏州乃至江苏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杨敦颐在考取功名的道路上十分顺利,他不但考取了生员,而且还在每12年一次的乡试中拔贡。曾经担任过江苏的学政。辛亥革命之后,杨敦颐与民国政府的上层人物交往不多,他放弃了当官这条路,转而开办实业,在苏州的十全街办过纺织厂。但是,经商似乎不是他的强项和兴趣,他选择了全家移居上海,在上海商务印书馆里当编辑,是当时《辞源》的编辑之一。

    杨敦颐共有11个子女,其中有一个儿子杨天骥非常出色,曾两任吴江县长,最后官至国民政府行政院代秘书长。

     1900年,费炫韫22岁时,与杨纫兰结婚。考虑到费家的经济状况,杨敦颐给女儿几十亩的田产作为陪嫁。杨纫兰是一位新知识女性,她毕业于上海务本女学,受过良好的西式教育,在上海滩见过世面。

     在辛亥革命前后,费炫韫是吴江县的风云人物,在地方士绅和民众之中享有很高的声望。1911年9月,行将灭亡的满清政府,在国内外的压力之下,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清政府颁布了地方自治章程和县议会选举法,吴江县毗邻上海,得风气之先,吴江县选民选举成立了县议会,选出议员47名,费炫韫在缺席情况下被选为议员,而且被议员们选为议长。

    在辛亥革命胜利后,费炫韫在政治上十分活跃,他倡议吴江县联合吴县、上海、常熟、如皋共同发起成立了江苏省的县议会联合会,在上海“也是园”设立办事机构。后来,吴江、吴县、上海、常熟、如皋五县议会又倡议,联合全国县议会组织全国县联会,他被推举为江苏省晋京请愿总代表。由于他善于沟通和听取大家意见,各省代表又推举他晋见段祺瑞。

    费炫韫与杨纫兰夫妇养育了四子一女,长子费振东、独女费达生、次子费清、三子费霍、四子费孝通。杨纫兰病故后,费炫韫又再婚,与李权女士又育有六个子女:费开、费定、费球、费中、费璇、费奇。

在回忆幼年的生活时,晚年的费孝通回忆道:“一家九口的生活全靠父亲微薄的工资来供养。母亲在家以有限的收入经营管理这个小集体。”

    费炫韫夫妇对于子女的教育十分严格,特别是杨纫兰由于丈夫担任江苏省教育厅的视学,经常各地奔跑,难以顾家,她承担了子女教育的责任主要。费家并不是一个贫苦的家庭,在费孝通的记忆里,家里并没有揭不开锅的情况。陪嫁来的几十亩田产每年都有稳定的租金收入。

    母亲是理财能手,家里的账目管理的一清二楚,由于费家的五个孩子都要接受正规教育,家庭的教育支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家里第一位考虑的是子女的教育支出,扣除之后,才考虑其它的支出。

    在父母的精心教育下,费家的五个子女都学有所成,费振东就读于上海南洋大学,成为南洋一带著名的教育家;费达生先在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学习,后到日本留学,成为国内知名的蚕丝业专家;费清毕业于东吴大学,后留学德国,是中国的著名法学家;费霍毕业于苏州工业专科学校,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师;费孝通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英国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