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控从去年4月份算起,至今已经一年有余了,调控政策之广,参与部门之多,调控力度之大,不仅在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史上闻所未闻,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恐怕也绝无仅有。特别是今年1月份出台的“国八条”,更是凸显了政府调控房价的决心。那么,调控的效果如何呢?如何评价政府的调控政策呢?政府部门的行事风格仍然沿袭过去的老传统,每次都在自我表扬或者通过官方学者来拍马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官方部门的自我表扬的习惯还没改掉,然而,官方媒体的赞扬之声并不多,民间的质疑之声不断,调控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由于调控政策,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试举一些观点如下:
第一,房价调控从全国范围来看,房价依然坚挺,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房价都没有呈现大幅下降,人们没有看到房价泡沫的破裂,也没有看到房价的拐点出现,就连那些看空派也很少发表看空的言论了。尽管房价没有出现实质性的降价,可是,房租却出现了实质的大幅上涨。虽然,官方部门和学者极力否认房租上涨与调控没有联系,不过,这种说法却难以得到普遍的认同。由于房租的大幅上涨,群租现象愈演愈烈,政府似乎也无可奈。禁止群租的政策成为了一纸空文。
第二,各地的土地违法案件屡禁不止,地方政府的圈地运动一浪高过一浪。而且,土地的违法案件都是在地方政府的主导或支持下进行的。土地违法案件遍地开花,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土地违发案件已经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尽管现在的科技手段十分发达,土地可以采用卫星监控,但这一切似乎都形同虚设,土地案件的曝光都是老百姓多次上访,媒体曝光之后,政府才出面进行处理,处理的办法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难以服众。
第三,老百姓寄予无限希望的保障房建设,进展的情况人们并不清楚,中央政府也下拨了一点补助资金,可是,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却难以落实。更有甚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中央的保障房建设补助资金。有的地方利用建保障房的名义,给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职工建房。保障房建设的质量问题被屡屡曝光,使保障房建设成为腐败的黑洞。
总而言之,房地产调控正在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危机与挑战并存,如何取信于民,到了政府该认真思考的时候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