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在本月20日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研究者称,2011年上半年房地产价格将出现接近20%的下滑。20%降价预测的依据是,房地产新政持续甚至加码;货币政策调整;房地产增速下滑;房地产企业出现抛售压力。报告并且预测,2011年3月份左右住宅供给将大幅放量,改变目前房地产供应偏紧的局面,2011年3—4月是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整的时点。
对于这份出自中国最著名的大学的学者之手的研究报告,实在是不敢苟同。房价可以涨,也可以跌,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学者对于房价可以看涨,也可以看跌,其实也无可厚非。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1970年至2008年世界上发生了47次房价暴跌。问题是作为一个研究报告,对结论的推论过程要科学,要符合人们的常识,论据要全面正确,学术观点要有独立性,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房地产资金链趋紧以及供给偏紧局面即将改变是关键的逻辑支撑点。这个逻辑显然是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持的。中国人民大学的这份报告中关于房地产价格下滑20%的结论让人难以信服,缺乏学术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低于社会的常识水平,基本上可归类到业余水平的议论文,很难把这份报告与最著名大学的经济学者相联系。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同比上涨近9%。这是在国家连续两次严厉调控后的实际情况。在没有新的措施出台的背景下,房价暴跌的情况不会出现。货币政策不是导致房价暴涨或随后暴跌的主要系统性原因。
经济学理论指出,不可能高度精确地预测资产价格包括房地产价格走势的时机,特别是大幅下降。这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理论。而这份报告恰恰违背了这个理论,将房价下滑的时间点精确到月份,让人不可思议。另外,货币政策也仅仅是影响房价的因素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关键的因素。从目前的国内国际宏观的经济情况来看,加息的压力并不大,即使有加息,幅度不会太大,仍然会处于低利率或负利率状态,对房地产市场不会产生冲击效应。相反,明年的通胀的压力空前加大,由于通胀的影响,人们更青睐于房产,需求与投资会提前释放,对房价产生巨大的支撑。
由于调控政策的出台,房地产商拿地与开发的速度放缓,而经济适用房的落实情况也有待观察。北方冬季施工受限,要到春天才能开工,明年春节之后住宅大幅供应的局面根本就难以出现。这份报告对于房地产开发建设周期的计算幼稚可笑,完全脱离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在论据方面充满了自相矛盾之处,一方面说房地产增速下滑,另一方面又说住宅供给将大幅放量,岂不是太可笑了吗?常识告诉人们,房地产市场的真正的供需矛盾绝不可能在几个月内得到真正的改变。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下跌10%导致一年后实际GDP约下降2%,消费下降2.5%及住房投资下降15%。对经济的打击是极为巨大的,如果像报告中所预测的那样房价下降20%,中国的GDP将会下降4%,失业会大幅增加,将超出社会和政府的承受能力,那时调控的方向就会逆转,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