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与股东
(2010-08-10 10:04:08)
标签:
股民股东杂谈 |
分类: 财经视点 |
中国的文化真可谓是博大精深,在深圳、上海两个证券交易所建立之后,不仅两个股市风起云涌,股票迅速走入千家万户,而且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股民。
股民算是中性词吧。不过我总觉得不乏有贬义的成份,民即所谓的草民、平民、农民之类的,算不上是社会的精英。中国人玩股票和美国人玩股票,是截然不同的。美国人买股票,是要做股东。他买哪家公司的股票,就说明他信任哪家公司。买好股票后,就踏踏实实地做股东,而上市公司对这些小股东也非常热情与客气,公司的高管们会经常耐心地解答股东的询问,董事长、高管和小股东们上下内外拧成一股绳。在美国的电视上,鲜有所谓的股评家们的喋喋不休、指点江山。美国人买股票往往自行做出决定,同事、亲友间是不会评股论金,交流心得的,上班期间也没人去刻意关注股市。中国人买股票就完全变了味儿,熊市期间还好一点,如果遇到牛市,股民们就会热血沸腾起来,办公室完全成了炒股会议室。中国的股民们对自己所持的公司股票,只关心股票的上涨与下跌,对公司的其他情况却一概没兴趣,对公司的产品同样也毫不关注。公司的董事会和高管们也从来没有把小股东作为股东来对待。所以,小股东就如浮萍般地在股市中漂来漂去。
我认为,中国的股民应该借鉴美国人的购股心态,首先是认同公司,认可产品,认为有前途的才去买股票。既然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就应当关注这家公司,成为这家公司的监督者、建言者、宣传者甚至是消费者。倘使一家医药企业,有100万人购买公司的股票,每个人的亲朋好友的圈子以20人计,就是2000万人的潜在消费者,如果公司善待了这些股民,如果这些股民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这家公司,这家公司还需要花巨资去做广告吗?中国的股民们和上市公司的高管,如果各自不转变心态的话,中国股市就难以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