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足广东省博物馆新馆 领略岭南文化特点
(2010-06-22 09:38: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广东科教 |
http://www.gd.chinanews.com.cn/2010/2010-06-22/2/48633.shtml
中新广东网6月21日电 (吴敏平 张乾铄) 5月18日,广东省博物馆新馆迎来了开馆日,吸引了众多市民到场参观。至今,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开馆已经超过一个月,记者今天又踏进了这座标志性文化设施,再次领略省博物馆新馆给我们带来的岭南文化冲击。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工程是广东省“十项工程”重点项目和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三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博物馆新馆项目占地面积41027平方米,建设规模为66980平方米,建筑物平面外轮廓尺寸为114m×114m,是一栋地下一层、地上五层的公共建筑物,建筑总高度44.5米。建筑主体部分的设计外观呈方正的玲珑盒形,寓意“盛载珍品的容器”;空间组织概念则源于广东传统的工艺品象牙球,将展厅、及各功能用房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配合展览需要,展厅的层高由5米至20米不等。建筑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巨型屋面悬吊式钢桁架结构,同类结构体系的案例在国内国际上都极为少见。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于5月18日开馆,至今已经超过一个月。记者在博物馆内看到,馆内的展览充满了岭南文化特色,让市民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去认识广东、了解广东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化。
新馆陈列展览包括广东历史文化篇、艺术篇、广东自然篇三大部分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分为四部分:《岭南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粤海烽火》。历史文化展览以通俗的方式展示不同时期南粤先人对岭南的开发,客观反映岭南成为文化交汇中心、商业中心、中国近代化前沿的历史过程和作用,捕捉广东与海洋和世界的关系,突出流动的观念——生命的延续、族群的流动、物资的交流、文化的交融,以期达到让观众了解岭南文化概貌的目的。
艺术篇分为潮州木雕、馆藏瓷器、书画及端砚四个部分。四个展览集中了馆藏艺术精品,力图达到反映中华文化的博大、展现广东艺术的精华,提升广东艺术品质的目的。《翰墨流芳——馆藏历代书法展》充分结合了博物馆在书画方面的收藏优势,以时间为经,流派为纬,较为全面展示中国书法艺术之美。《土火之艺——中国历代陶瓷展》以馆藏陶瓷为依托,利用馆内陶瓷藏品数量大、品种多、质量较好等优势,突出“历代”这一主题,力图通过展览反映我国作为“瓷之国度”,在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此历程中所呈现的辉煌。《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让观众在浓郁的潮汕文化氛围中了解潮州木雕的历史源流、工艺特点、艺术特色和民俗功用。以此加深观众对潮州木雕的认识,扩大不同阶层观众的文化视野,弘扬广东民间优秀传统工艺美术,促进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紫石凝英——历代端砚艺术展》突出端砚的地域性、艺术性、人文特质三个要素,以展现端砚作为传统工艺的艺术之美及其蕴藏的砚文化,让观众对端砚的历史源流、艺术特色、文化内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使观众对端砚及砚文化产生一定程度的关注和兴趣。
据悉,截止至6月16日,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开放26天,迎来观众20余万人,日均观众流量超8000人次。观众流量最高是6月1日,约18000人次。无论是领导专家还是普通观众,对新馆的建设和展览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