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环球视线
新闻提示:给需要帮助的人捐款,不少人都愿意解囊相助,但最近湖南省长沙县一位教师向媒体反映称,从去年开始,“捐款”成了工资单上固定的一项,这项捐款叫“一日一元捐”,也就是一天捐一元钱,一年就是365元,但去年又提高到了400元,并且长沙县所有的中小学都这样收取,让他不解又不愿。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http://opinion.people.com.cn/mediafile/201109/01/F201109011447372592058425.jpg
长沙县要求教师每天捐一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相对应的捐款捐物,也是人们对需要帮助者予以物质及财富的情感支援。捐款,或多或少,或轻或重!主要是心甘情愿积极主动的献出自己的那份爱心!
但最近湖南省长沙县一位教师向媒体反映称,从去年开始,“捐款”成了工资单上固定的一项,这项捐款叫“一日一元捐”,也就是一天捐一元钱,一年就是365元,但去年又提高到了400元,并且长沙县所有的中小学都这样收取,让他不解又不愿。似乎,湖南长沙某学校把捐款弄成了一项制度,或者说是强制教师捐款。
不知学校强制捐款出自何动机?虽然说是给需要的人们给与帮助,根据教师反应情况,但违背了捐款的内涵和本质。既然说是捐,那么就要把“捐”建立在教师们心甘情愿之下,让捐款更有其意义。否则,带强制性或下发文件式的捐,只能带来不解和抱怨。
曾经一位大学导师给我讲过关于公交车让座的故事。他问:为什么有的年轻人明知身边有老人站在自己身边,为何年轻人不让座?答案有多种,但他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解释其中一种。就是自己身体极不舒服而到达目的地又比较远,虽然老人站在自己身边,虽然内心很矛盾,确实自己不能让座。捐款,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的教师自身都很困难,内心还希望他人捐款给自己,就差言行于表。此时,学校文件式的捐款已成了个别教师的负担。
我们倡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因为这是一种国民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一个民族的团结友爱。但不赞同形式主义,强制性甚至是行政手段的命令。对所捐款项应当增加社会透明度,告知大众捐款所为何事?款额去向与支出,同时应加大对捐款的管理、监督、检查力度.
从而,湖南长沙县某学校教师一天一元的捐款,不能怪有些教师的抱怨。既然定义为捐,那么就有捐与不捐之分。捐,就要积极主动自愿,量力而为;不捐,也情有可原,哪怕就是没有那份爱心。
诚然,或摊派,或强制,或文件式的捐款,已经失去了捐的意义;兼抱怨,兼消极,兼负担式的捐款,则让情感和爱心变了质。长沙县学校主管捐款的领导们,你们说呢?
加载中,请稍候......